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名为《次韵蔡九逵投赠》。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野色岩霏上翠裾”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山野间云雾缭绕、绿意盎然的景象,仿佛翠绿的衣裳被轻柔的云雾轻轻覆盖。接着,“皇恩犹贲及郊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皇恩浩荡惠及乡村的感慨,同时也暗含着对官场的讽刺。
“旧嫌樊子学为圃,近识庄生乐在鱼”两句,运用典故,借古喻今。樊子学为圃,可能指的是儒家学者忙于耕作,而忽视了更广阔的学问追求;庄生乐在鱼,则借用《庄子》中的故事,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传统学说的反思,以及对自由自在、亲近自然生活方式的向往。
“稍向林间营别墅,每从竹外度轻车”描绘了诗人计划在山林间建造别墅,每当驾车经过竹林时,都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喜悦。这种对隐居生活的憧憬,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疏离感,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最后,“日长庭院闲无事,抄得东家种树书”则展现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在悠长的日光下,庭院里没有繁琐事务,他甚至抄录了邻居家关于种植树木的书籍,以此来充实自己的闲暇时光。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细致品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传统观念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