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蔡九逵投赠

野色岩霏上翠裾,皇恩犹贲及郊墟。

旧嫌樊子学为圃,近识庄生乐在鱼。

稍向林间营别墅,每从竹外度轻车。

日长庭院閒无事,抄得东家种树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名为《次韵蔡九逵投赠》。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野色岩霏上翠裾”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山野间云雾缭绕、绿意盎然的景象,仿佛翠绿的衣裳被轻柔的云雾轻轻覆盖。接着,“皇恩犹贲及郊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皇恩浩荡惠及乡村的感慨,同时也暗含着对官场的讽刺。

“旧嫌樊子学为圃,近识庄生乐在鱼”两句,运用典故,借古喻今。樊子学为圃,可能指的是儒家学者忙于耕作,而忽视了更广阔的学问追求;庄生乐在鱼,则借用《庄子》中的故事,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传统学说的反思,以及对自由自在、亲近自然生活方式的向往。

“稍向林间营别墅,每从竹外度轻车”描绘了诗人计划在山林间建造别墅,每当驾车经过竹林时,都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喜悦。这种对隐居生活的憧憬,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疏离感,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最后,“日长庭院闲无事,抄得东家种树书”则展现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在悠长的日光下,庭院里没有繁琐事务,他甚至抄录了邻居家关于种植树木的书籍,以此来充实自己的闲暇时光。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细致品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传统观念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再游林屋洞

蓬山有路那能到,林屋无扃可数来。

宝笈石函难复见,金庭玉柱为谁开。

秪愁黯黮浑无地,又恐砰鍧忽有雷。

不是隔凡凡自隔,重门欲叩更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宿法华寺

法华我曾来,悬厓纵飞步。

长松高搀天,修竹乱无数。

北冈瞰空阔,风帆在其下。

阴横绍干山,历历皆可睹。

蓬莱亦咫尺,神仙在何处。

安得乘长风,飘然从此渡。

形式: 古风

坐法华寺后石上望横山人家历历可数寄王元德

午烟孤起碧山崖,屋瓦参差影日斜。

只隔盈盈衣带水,不知何处是君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访元德

楼台叠叠路重重,家住横山第几峰。

半壑夕阳垂橘柚,五湖烟水浸芙蓉。

神仙未觉三山远,荣贵甘辞万户封。

返棹匆匆重回首,白云天际杳难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