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钟山赠泉禅师

夜半松柏响,绕岩鸾凤音。

披衣送遐盼,明月方庭深。

楼殿遍瑶层,宝塔楼中岑。

定分付赤刀,世故仍痴淫。

六朝遗破冢,四圣崇幽林。

香厨饭玉粒,千岁闻于今。

况逢大道师,妙传诸佛心。

其徒五百人,坐忘静沈沈。

宝光泳琉璃,永无尘垢侵。

何以明归仰,顿首兴微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钟山的宁静与神秘氛围,以及对禅师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禅宗修行的深远意境。

首句“夜半松柏响,绕岩鸾凤音”描绘了夜晚松柏的轻响与鸾凤的鸣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披衣送遐盼,明月方庭深”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期待与对月光下深邃庭院的赞叹,暗示了内心的向往与追求。

“楼殿遍瑶层,宝塔楼中岑”描绘了钟山上的建筑群,瑶层宝塔,既体现了山的雄伟,也象征着佛教文化的崇高。接下来的“定分付赤刀,世故仍痴淫”可能是在探讨佛法与世俗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佛法对于解脱世间的欲望和烦恼的重要性。

“六朝遗破冢,四圣崇幽林”提到了历史上的六朝遗迹与佛教四大圣迹,进一步深化了对佛教文化的思考。而“香厨饭玉粒,千岁闻于今”则通过描述禅师的日常饮食,暗示了修行的简单与纯粹,以及其影响的长久。

最后,“况逢大道师,妙传诸佛心”表达了对禅师的尊敬与感激,认为他能传授佛法的精髓。“其徒五百人,坐忘静沈沈”描绘了禅师门下的弟子们在静默中达到忘我的境界。“宝光泳琉璃,永无尘垢侵”则以宝光琉璃比喻修行者心灵的纯净,不受外界尘埃所染。“何以明归仰,顿首兴微吟”表达了诗人对禅师教导的深刻理解和由衷的敬仰,通过顿首和微吟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对自然、佛教文化和修行精神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禅师的崇敬之情。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送倪敦复往池州决狱

忽领外台檄,离家不辞艰。

破雪陟远道,侵星出重关。

提刀聊四顾,决狱谈笑间。

旦经五峰寺,遂发九华山。

朗饮云泉秀,妙依松石闲。

琳琅如得句,先寄南风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送敦复至观音寺再用前韵祝别

太道既如砥,安舆宁险艰。

通沟水决决,出林鸟关关。

紫诏下天外,黄气生眉间。

归当趋玉陛,岂容眷名山。

接物齐彼分,存诚肃吾闲。

我心如路草,愿君与春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陶然轩呈孔掾

我醉不在酒,心常醉于天。

出处无固必,四时任陶然。

世网谁拘拘,冥鸿自翩翩。

隐凡乐吾乐,陶然名此轩。

采掇富菊杞,芬香籍兰荃。

啼鸟助春喜,相呼语涓涓。

好风集清微,时写朱丝弦。

秋月莹池上,腊雪堆檐前。

客来亦把酒,客去醉还眠。

为君发短调,意将千载传。

形式: 古风

安中尚书见招同诸公登雨华台

城南五里近,驱车稍停休。

层台临古刹,欣陪清净游。

凭高送远目,考古思名流。

更读琳琅篇,叙事何其周。

尸黎与法云,接迹居岩幽。

趣将金仙谐,行匪邪径由。

至今手植松,千丈腾龙虬。

悟发特异众,妙龄已依刘。

天华无根蒂,应讲来飞浮。

帝释昔举手,此理谁可侔。

迩来表前踪,新亭压鳌头。

空渚栖古月,大江浴清秋。

旷怀出十地,壮气横九州。

三山连天门,水府卧金牛。

故国罗绮灭,深宫榛莽留。

兴亡千岁间,愁绪如缲抽。

惟馀北岭云,无心自悠悠。

高鸿正飞冥,网罗安得收。

公等真丈夫,问学皆渊丘。

不应持使旄,归合登瀛洲。

桓桓鼎鼐司,落落金马俦。

君臣若尧舜,明良互赓酬。

胡为慕瞿聃,玄微解而优。

愿舒三日霖,慰此旱岁求。

乾坤涵润泽,使我醉两眸。

咄嗟勿重陈,玉树后庭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