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俞采并示姑熟子弟

游子常年风性高,生龙地主垂干旄。

绛帐后堂延弟子,春装别墅拥贤豪。

何处山川不留饮,何处风光能荐寝。

花落时粘缥绿笺,杯翻只污蒲桃锦。

尔时闾井多欢娱,尔家弟兄犹读书。

长星出天十年内,经过旧地百不如。

江上更番起戎队,河南学馆今芜废。

地主才高落网罗,门生产尽归阛阓。

君家少父识人稀,白鹿腾空人事非。

频年落第常留醉,几夜浮桥独送归。

此情此日堪怜处,故人上官得陵署。

从今见忆直须来,几日相过那便去。

春酒春灯花月深,离愁今夕动春心。

亲知报李非无玉,直笑栽桃未有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所作的《送俞采并示姑熟子弟》。诗人以游子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士人家族的生活画面,表达了对友人俞采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姑熟子弟的勉励。

首联“游子常年风性高,生龙地主垂干旄”形象地刻画了游子的豪迈性格和地方主人的威仪,暗示了俞采的才华横溢和地位显赫。

颔联“绛帐后堂延弟子,春装别墅拥贤豪”描绘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对学问的重视,以及别墅中贤者聚集的景象,体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颈联“何处山川不留饮,何处风光能荐寝”进一步强调了游子对山水风月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尾联转向现实,感叹世事变迁,“长星出天十年内,经过旧地百不如”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沧桑的感慨。诗人提到战乱导致学馆荒废,暗示了社会动荡对教育的影响。

最后四句,诗人表达了对俞采的关心和期待,希望他能保持读书人的品格,即使遭遇挫折也要坚持,同时邀请他常来相聚,共享春夜的美好。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有对教育和人才的忧虑,展现了汤显祖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传统士人精神的坚守。

收录诗词(154)

汤显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若士、。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 字:义仍
  • 号:海若
  • 籍贯:清远道
  • 生卒年:1550—1616

相关古诗词

送臧晋叔谪归湖上时唐仁卿以谈道贬同日出关

君门如水亦如市,直为风烟能满纸。

长卿曾误宋东邻,晋叔讵怜周小史。

自古飞簪说俊游,一官难道减风流。

深灯夜雨宜残局,浅草春风恣蹴球。

杨柳花飞还顾渚,箬酒苕鱼须判汝。

兴剧书成舞笑人,狂来画出挑心女。

仍闻宾从日纷纭,会自离披一送君。

却笑唐生同日贬,一时臧谷竟何云。

形式: 古风

吹笙歌送梅禹金

紫夹春衣可曾絮,丝竹西州可曾去?

秋水微波木末亭,秋花半菊吴陵署。

从官迫郁有三年,似汝骄奢留几处?

邀欢托宿故言寒,罢酒更衣几愁曙。

新林小妇寄书来,一种风流许君据。

朝落铅华妾自知,夜拂兰帱君不御。

梅生开书欲长跪,托道留连在山水。

即知游子几曾游,自说美人讵知美。

先时拾翠凌阳池,忆汝吹笙出桃李。

天涯此日龙使君,世上何人沈太史。

已觉丛残姜令非,空惊绰约梅生是。

津途变化裁十年,光响消浮只千里。

潮水长看三往还,交态今谁一生死。

何况青眉并皓齿,美酒销忧只如此。

形式: 古风

署客曹浪喜

今冬寒多忽作暖,羊脂腊酒青磁碗。

达曙留连歌笑言,莲花漏水今宵短。

点烛侍儿熏绣衾,新绵细帖令人懒。

始怪明星出不低,何来曙鸟啼都满。

疏窗小竹真萧瑟,浅帐寒梅动疏散。

客省经知无印开,祠曹报说添人管。

北阙云霞青鬓疏,南朝烟月归心款。

钟鼓空思长乐宫,江山别筑忘忧馆。

四十头颅君不知,为看年来衣带缓。

形式: 古风 押[旱]韵

榆林老将歌

榆关将军紫花额,自言能拂双枝戟。

登台望虏识风尘,度碛寻营知水脉。

娶妻胡女能胡言,盗马与官多得钱。

石州虽残虏多死,榆林独出兵气全。

顷缘互市边筹假,市马与军非善马。

牵过倒死即须偿,就中更有难言者。

余闲老将学耕耘,后来儿子不能军。

但愿英雄不生虏,兜零无火更何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