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道本虚无,虚无生一,一二成三。

更三生万物,物皆虚化,形形相授,物物交参。

体体元虚,头头本一,未许常人取次谈。

虚无妙,具形各相貌,虚里包含。虚中密意深探。

致虚极、工夫问老聃。

那虚寂湛然,无中究竟,虚无兼达,勘破瞿昙。

象帝之先,威音那畔,清净虚无孰有儋。

诸玄眷,以虚无会道,稽首和南。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道的本质是空无,空无产生一,一与二结合形成三。
再由三衍生出万物,万物本质上都是虚幻,互相影响,相互交织。
每个个体都包含着根本的虚无,每个源头都源自同一,寻常人不易轻易理解。
虚无之中蕴含着奇妙,虽有形态各异,实则都在虚无中体现深层含义。
达到极致的虚无境界,需要向老子这样的智者请教。
那深远寂静的虚无,无尽的深处,既包容又洞察,能看透瞿昙的教义。
在万物之前,甚至在威音天边,清净的虚无无人能超越。
众多玄奥的智慧,都汇聚于虚无之道,向南方致敬。

注释

道:宇宙的根本法则。
虚无:空无、无形。
一:开始或单一。
二:增加到两个。
万物:所有存在的事物。
虚化:虚幻化。
形形相授:事物间相互影响。
物物交参:相互交织。
体体元虚:每个个体都包含虚无。
头头本一:源头统一。
取次谈:随意谈论。
虚无妙:虚无的奥秘。
虚里包含:虚无中隐藏深意。
虚中密意:深层含义。
致虚极:达到虚无的极点。
工夫问老聃:向老子求教。
虚无兼达:洞察虚无的全部。
瞿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象帝之先:超越一切存在。
威音那畔:威音天的边缘。
稽首:古代敬礼。
和南:向南致敬。

鉴赏

这首诗名为《沁园春》,作者是元代的李道纯。诗的内容探讨了道家哲学中的虚无之道,认为道本源于虚无,从一而生万物,万物虽形色各异,但其本质皆为虚化。诗人强调虚无的奥秘,指出寻常人难以轻易理解,需要深入探究虚无的深层含义,这与老子的"致虚极"思想相呼应。虚无之中蕴含着深远的意义,超越了具体的形态,达到一种空灵、寂静的境界,甚至超越了佛教中的"无我"观念。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大道的崇敬,呼吁人们通过理解和实践虚无之道来领悟宇宙的真谛,以虚无之心向道致敬。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哲理,体现了元代道教思想的精髓。

收录诗词(190)

李道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 字:元素
  • 号:清庵
  • 籍贯:湖南都梁(武冈)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勉中庵执中妙用

中是儒宗,中为道本,中是禅机。

这三教家风,中为捷径,五常百行,中立根基。

动止得中,执中不易,更向中中认细微。

其中趣,向词中剖得,慎勿狐疑。个中造化还知。

却不在、当中及四维。

这日用平常,由中运用,兴居服食,中里施为。

透得此中,分明中体,中字元来物莫违。

全中了,把中业劈破,方是男儿。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勉诸门人

道在常人,日用之间,人自不知。

柰丛识纷纷,红尘衮衮,灵源不定,心月无辉。

人我山高,是非海阔,一切掀翻便造微。

诸贤眷,听清庵设喻,切勿狐疑。先将清净为基。

用静定为庵自住持。

以中为门户,正为床榻,诚为径路,敬作藩篱。

卑顺和人,谦恭接物,服食兴居弗可违。

常行此,若工夫不闲,直入无为。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赠王提点

慧海深澄,德山高耸,主人不凡。

况剉锐解纷,黜聪屏智,掀翻物我,不露机缄。

立志虚无,潜心混沌,帝象之先密意参。

玄玄处,老先生元性,一贯乎三。曾和至士玄玄。

故默默昏昏契老聃。

矧灵地虚间,禅天湛寂,忘知忘识,无北无南。

收拾身心,圆融造化,覆载中间总作丹。

炉中就,看圆陀陀地,照耀松关。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赠安闲子周高士

真鼎真炉不无不有,惟正惟中。

向静里施工,定中斡运,寂然不动,应感潜通。

老蚌含珠,螟蛉咒子,个样真机妙莫穷。

只这是,若疑团打破,顿悟真空。采铅不离坤宫。

运符火、须当鼓巽风。

向北海波心,生擒白虎,南山火里,捉住青龙。

二物相投,三关一辏,炼出神丹满鼎红。

藏身处,且和光混俗,是谓玄同。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