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道者

曾向仙坛赴远招,手持符箓下云霄。

谁人叶县双飞舄,何处秦楼一段箫。

垆鼎有丹传弟子,江湖无路觅松乔。

从君愿借降魔剑,斩尽花间月下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者形象,充满了仙风道骨之感。首联“曾向仙坛赴远招,手持符箓下云霄”,开篇即以仙坛、云霄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道者手持符箓,似乎能驾驭风云,招致仙灵,展现出其非凡的能力和地位。

颔联“谁人叶县双飞舄,何处秦楼一段箫”,运用了典故,叶县双飞舄和秦楼一段箫分别指代神仙的行踪和音乐的美妙,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道者所拥有的超凡境界和神秘能力的赞叹与向往。

颈联“垆鼎有丹传弟子,江湖无路觅松乔”,进一步揭示了道者的修行之道和追求的目标。炉鼎中的丹药象征着长生不老之术,而“传弟子”则表明其愿意传授道法,培养后继之人。相比之下,“江湖无路觅松乔”则暗示了世俗世界的难以寻觅真正的仙人,强调了道者所追求的仙境与现实的隔阂。

尾联“从君愿借降魔剑,斩尽花间月下妖”,表达了诗人对道者力量的渴望和尊敬,希望得到道者的帮助,清除世间邪恶,维护人间的和平与安宁。这一句不仅体现了对道者能力的信任,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者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追求长生、降妖除魔的理想人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仙道精神的向往和对于理想世界的憧憬。

收录诗词(278)

郑文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字:时乂
  • 号:介庵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13—1465

相关古诗词

观林松谷遗像

晋人书法盛唐诗,曾向人家屡见之。

故老怕谈参政事,诸生痛哭授经师。

华亭城外松连谷,文笔峰前树掩祠。

遗像宛然多岁月,仰瞻还动后人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遗民

县城南去渺江津,烟水沧洲杜若春。

百亩园田供祭享,几家鸡犬聚比邻。

功名不入闲边梦,鸥鸟如知物外身。

不是圣朝徭役简,岂容林下有遗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甫里留别管金祝韩唐诸君子

甫里繁华照市明,况多人物负才名。

青春诗酒平时社,白昼弦歌到处声。

唐士昔居元有宅,吴王此地旧无城。

行随流水登归棹,一路居民识宋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钟司训之黄冈

才名曾听振文场,共喜除官近故乡。

铁瓮渐遥知白下,竹楼将近是黄冈。

沿江烟草随舟绿,夹岸杨花扑面香。

到日不须驺吏候,诸生执贽绕门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