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惠宰修县学韵

人爵非贵,天爵惟尊。贤哉惠侯,兴学祁门。

祁门之士,夙号有文。兑习久废,索居离群。

自侯来思,锐志兴复。士脱旧穴,迁于乔木。

人性本善,混混源泉。四端素具,若火始然。

谁其启之,君子德风。既修学宫,藏修其中。

内养克充,外养亦备。尔不吾负,吾宁尔弃。

坛名舞雩,乐道无欲。梁跨幽涧,潺潺漱玉。

面此清致,皆学之助。本心融明,庶几寡过。

滔滔世途,人而匪天。儿童之戏,殆类纸鸢。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人间的爵位不算高贵,天赐的德行最为尊崇。贤能的惠侯啊,在祁门兴起教育。
祁门的读书人,一向以文才著称。但学习风气久已衰落,他们孤独离群。
自从惠侯到来,他决心振兴教育。士子们离开旧日的困境,迁移到高大的树木旁。
人的本性本善,如同浑浊的源泉。人的四种美德原本具备,就像火刚刚点燃。
是谁开启这智慧?是君子的德行引领。修建了学宫,他们在此修身养性。
内在修养得到充实,外在行为也符合礼仪。你不辜负我,我宁可舍弃你。
学宫名为舞雩,追求的是无欲的快乐之道。桥梁横跨幽深溪涧,流水声如玉漱口。
面对这样的清雅环境,都是学习的助力。人心清明,或许能少犯错误。
滔滔红尘之路,人若非天命所定。孩童的游戏,仿佛纸鸢般自由无拘。

注释

人爵:人间的爵位。
天爵:天赐的德行。
惠侯:贤能的诸侯。
兑习:学习风气。
乔木:比喻高尚的地位或境遇。
四端:人的四种美德:仁、义、礼、智。
君子德风:君子的德行榜样。
舞雩:古代学校名,象征教化。
潺潺漱玉:流水声如玉漱口,形容溪流清澈。
庶几:或许,大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甫的作品《和惠宰修县学韵》。诗中,作者赞扬了惠侯在祁门县致力于复兴教育的贤德行为。他指出,祁门之地向来以文人著称,但因学习风气一度衰落,学子们流离失所。惠侯的到来激发了士人的热情,他们得以从困境中崛起,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环境。诗人强调了教育对人性培养的重要性,认为人的本性善良,通过教育可以启发四端(仁、义、礼、智),并以君子的道德风范引导学生。

县学的修建不仅是物质空间的建设,更是精神文化的滋养,内外兼修。诗人表达了对学生的期待,希望他们不负期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宁可放弃那些不能尽责的学生的决心。县学的名称“舞雩”寓含了儒家的教化乐育理念,而桥梁跨越幽涧的景象则象征着知识的流淌和洗涤心灵。面对这样的清雅环境,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使人心境清明,减少过失。

最后,诗人感叹世事纷扰,唯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回归天性,如同儿童放飞纸鸢般追求真我。整首诗赞美了惠侯的教育功绩,也寄寓了对教育理想和社会道德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30)

袁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韩履善韵

雨雪霏霏,青山华巅。能令山老,曷不老泉。

雪高高山,雪深深渊。山自寂寂,泉自涓涓。

我爱嶙峋,亦爱漪涟。雪兮入水,我观其澜。

雪也在山,我取而餐。入水不见,依旧灵源。

在山见雪,不见苍然。苍然虽改,岿然则存。

见与不见,神光浑全。悟此雪词,龟龙参前。

一止一流,谁合谁分。忘言为赘,言本无言。

形式: 四言诗

述易述雅二章与赵清臣制帅

六十四卦,惟谦纯吉。九四大臣,居位以德。

满则易敧,盈兮斯食。惟谦下人,不违天则。

此则伊何,元无损益。澄然太空,秉心惟一。

明哲保身,神所辅翊。持此撝谦,与宋无极。

大雅不作,吁谟音希。公既奏功,衮衣盍归。

归矢尔谟,琅琅厥辞。用添帝聪,烛于几微。

天位孔艰,夙夜弼违。逆耳为忠,隐情乃欺。

择乎二者,上帝监兹。煌煌祖业,忠臣念之。

形式: 四言诗

和吴玉臣先生己巳周甲诗

怀音何至望飞鸮,知是先生意独饶。

翩彼不如谁则觉,乐思难老世乎遥。

宫庭笾豆俱残废,芹藻鸾旂想敬昭。

修教可期人爱健,愿留胡考问前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朝阳三章

日之出矣,于彼扶桑。凤之鸣矣,于彼高冈。

匪高冈则鸣,朝阳之光。君子如凤,爱此朝阳。

纯德孔明,闻于四方。日之出矣,其光融融。

凤之鸣矣,其声雍雍。鸣于何所,于彼梧桐。

凤兮凤兮,和乐冲冲。匪凤匪桐,在君子之躬。

日之出矣,万象光明。凤之仪矣,箫韶之音。

观彼仪凤,以观我生。生生不息,匪亏匪盈。

面此朝阳,默养和平。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