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州以来分守参政如胡世甫葛与立马子懋程信夫彭克宪陈元卿李子高宋伯镇孙格卿张时芳纪恒甫诸公皆旧识也宋有禦敌之功不见知当道解官归越嗟哉

边尘连岁静于扫,塞马曾嘶汾上草。

落日偏增流水寒,白云不减青山好。

宦游此地故知多,半是閒门雀可罗。

伯镇守城功自见,农桑依旧满西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宁静与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和历史功臣的怀念之情。

首联“边尘连岁静于扫,塞马曾嘶汾上草”以边塞的平静景象开篇,边尘不再飞扬,仿佛被清扫过一般,塞马在汾水边的草地上嘶鸣,生动展现了边疆的安宁与自然的和谐。

颔联“落日偏增流水寒,白云不减青山好”进一步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色,落日余晖使得流水显得更加寒冷,而白云虽未减少,但青山的美景依然令人赞叹不已,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自然景观的永恒与美丽。

颈联“宦游此地故知多,半是闲门雀可罗”转而抒发了诗人对在汾州为官期间结识的众多朋友的怀念,这里既有忙碌的官场生活,也有悠闲自在的时光,诗人以“闲门雀可罗”形象地描绘了朋友间的亲密无间。

尾联“伯镇守城功自见,农桑依旧满西河”则表达了对历史功臣的敬仰,尽管他们功勋卓著,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最终解官归隐,但他们的贡献如同西河的农桑一样,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边塞的宁静之美、自然的壮丽以及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收录诗词(1219)

谢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字:茂秦
  • 号:四溟山人
  • 籍贯:脱屣山
  • 生卒年:1495~1575

相关古诗词

赋得长歌答许左史殿卿兼伤李廉宪于鳞

梁国仙才许长史,别来神会书千里。

书中泪渍尚盈纸,旧交为失沧溟子。

眼前勋业逐流水,百年行藏半日诔。

足踏天风超騄駬,山岗振裂叫虎兕。

要夺精华与骨髓,秋风细咀黄金蕊。

正色染心陶令是,石火铁铛煎凤嘴。

文辉灵液岂徒耳,海右茫茫联步屣。

终童请缨那可恃,伏生传经竟老死。

地胜时平磨崖纪,鹊湖清浅映芳芷。

丽人桂棹空自舣,伫立亭亭思靡靡。

不见马援南征载薏苡,存殁无言净秋水。

西署为郎谈义士,鲁连排难宁专美。

龙也楠也一梦里,欲达哀情托山鬼。

九泉有知长已矣,薄暮下帘独隐几,冥冥莫测造化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离感篇远示元灿元煇诸儿

移家邺城接建安,西来轗轲悬忧端。

异乡感怀殊不寐,剑闪七星灯下弹。

鲁缟齐纨价易买,越罗蜀锦人争看。

无计疗穷痴儿怨,糟糠老妻任艰难。

不见少陵几口走栈阁,赖有橡实时充餐。

白帝春归同寂寞,锦江月出两团圞。

中原兵戈阻旧国,黄尘杀气相迷漫。

我逢昭代幸无恙,晋俗留人惊岁残。

又不见要离何为火妻子,霸图直欲功名完。

身后梁鸿并蒿里,不如五噫行歌石可刊。

久雪敝衣惜奴婢,漫将诗草发长叹。

吕望八旬持钓竿,困龙且向积水蟠。

谁道颓年气傲岸,四海交游曾结欢。

公门了无一字干,秋潭照心无波澜。

小儒孟浪竟何益,睥睨宁知世路宽。

暗洒淤泥污巢由,箕山忽崩颍水乾。

神明在天笑魑魅,时复清风吹鹖冠。

俯视人间尽浩渺,独登万仞之峰峦。

吹笙爱听子晋曲,仙骨能胜鹤背寒。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刘舜谟赵允书高德公三子晚过因谈诗法漫赋长歌兼述别意

峨冠野服非凡质,对榻论诗坐终日。

力搜东海宝珠来,法转西天龙象出。

楚猿乱聒夜冥冥,谁听湘妃鼓瑶瑟。

欲为古调高可跻,赋声好振太行西。

莫画少陵神自合,更深梦落浣花溪。

江通鱼腹山无隔,月照峨眉路不迷。

醒来归思候晨鸡,春草未生羸马嘶。

黄金筑台战国术,何必郭生志与齐。

凤城花时兴逾远,北岳有灵迎杖藜。

攀萝蹑屐殊萧散,笔扫层崖秃千管。

气横大漠雕不飞,响彻空林虎应断。

荷衣独立最高峰,老骨欲仙无寒煖。

洗兵焉得挽天河,阴山单于近纳款。

尚思朋辈共离樽,燕赵茫茫目力短。

壮怀奋激歘乘风,若木扶桑指顾中。

他年相见重把手,宁羡征南矍铄翁。

形式: 古风

终南仙人引走笔遣怀

终南据形胜,隐沦共墟里。

中有千年不死之真人,鹤发垂垂过两耳。

门无徵车道长存,平生懒到咸阳市。

青山有主百灵护,竹杖通灵山鬼妒。

化作苍龙乘海云,巨鲸伏鬣洪涛驻。

惊回任公钓,触倒扶桑树。

力穷万里知所归,掉头西秦灵复聚。

老夫神变物相因,内蕴不关天地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