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侍郎赠银青光禄大夫傅钦之挽辞三首(其一)

贾傅少驰誉,平津晚遘时。

生贤不俾寿,造物孰能知。

故事留乌府,清规载凤池。

上思杨绾直,当扆屡嗟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贾谊年轻时就享有盛名,晚年才得到重用。
他生来贤良却未能长寿,这谁能理解造物主的心意呢?
他的事迹被留在了乌府(秘书省),清廉的规制载入了朝廷的典籍。
皇上常常想起杨绾的正直,面对政务感叹不已。

注释

贾傅:指贾谊,西汉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
驰誉:迅速获得声誉。
平津:汉代官署名,这里指朝廷。
遘时:遇到合适的时机。
俾:使,让。
造物:造物主,指自然或命运。
孰:谁。
乌府:古代官署名,掌管图书秘籍。
凤池:对中书省的美称,因凤凰池是其所在地。
杨绾:历史上的人物,以直言敢谏著称。
嗟咨:叹息,感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颂的作品,名为《中书侍郎赠银青光禄大夫傅钦之挽辞三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挽词,即用于吊唁逝者的诗歌。在这四句里,作者以深沉的感情和优美的笔触,表达了对已故友人贾傅的哀悼之情。

“贾傅少驰誉,平津晚遘时。” 这两句点出了贾傅在世时的英年早逝,以及他与作者相识不久,却又匆匆离去的情形。"少驰誉"表明贾傅生前声望未及高涨,"平津晚遘时"则是说两人相遇已是末期。

“生贤不俾寿,造物孰能知。” 这两句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和命运不可预测的感慨。"生贤"指的是贾傅这样的有才能之人,却未能长寿;"造物孰能知"则是在问天地间谁能够理解生命的奥秘。

“故事留乌府,清规载凤池。”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将贾傅的事迹和精神传承下去。"故事留乌府"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或机构,而"清规载凤池"则是在强调要保持清廉的品行,就像凤凰池一样纯洁。

“上思杨绾直, 当扆屡嗟咨。” 最后两句中,“上思”表达了作者对贾傅的怀念,而“当扆屡嗟咨”则是在描述两人在世时共同商讨国事的情景。"当扆"指的是官职,"嗟咨"则是叹息之声。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的追忆和哀悼,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文学造诣。

收录诗词(624)

苏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京纪事

边关本是苦寒地,况复严冬入虏乡。

一带土河犹未冻,数朝晴日但凝霜。

上心固已推恩信,天意从兹变燠旸。

最是使人知幸处,轻裘不觉在殊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仆射文庄高公挽辞二首(其二)

宠禄功名孰与同,平津儒者仕三公。

前言往行通今古,素节清规壹始终。

岩庙犹传风采盛,燕堂俄怆笑谈空。

从来操尚人知少,独有遗思在圣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仆射文庄高公挽辞二首(其一)

学术儒林老,人流国士尊。

立朝惟直道,寤主有嘉言。

高议留帷幄,清风遗子孙。

音仪嗟日远,隧路閟东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闻子瞻先已被系予昼居三院东阁而子瞻在知杂南庑才隔一垣不得通音息因作诗四篇以为异日相遇一噱之资耳(其二)

词源远远蜀江流,风韵琅琅舜庙球。

拟策进归中御府,文章传过带方州。

未归纶阁时称滞,再换铜符政并优。

叹惜钟王行草笔,却随诸吏写毛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