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信新蔡两令言飞蝗所过有大鸟如鹳数千为群啄食皆尽幕府从事往按视如言因作短歌记其实

广州奇禽鸿鹄群,劲羽长翼飞蔽云。

啸俦命侣自其职,饮水栖林馀不闻。

今年飞蝗起东国,所过田畴畏蚕食。

神假之手天诱衷,此鸟乃能去螟贼。

数十百千如合围,搜原剔薮无孑遗。

历寻古记未曾有,细察物理尤应稀。

忆昔虞舜德动天,象为耕地鸟耘田。

圣时多瑞亦宜尔,请学春秋书有年。

形式: 古风

翻译

广州地区聚集着奇异的鸟类群体,强壮的羽毛和宽阔的翅膀遮天蔽日。
它们啸叫同伴,执行自己的职责,饮水栖息,其余的事情很少听说。
今年,飞蝗从东方兴起,所到之处农田都担心被蚕食殆尽。
神明借鸿鹄之手,引导它们消灭害虫,这鸟儿能去除稻螟这样的害虫。
成千上万只如同包围战场,它们搜遍原野,深入丛林,没有遗漏任何一只。
查阅古籍,这样的景象从未有过,仔细观察自然法则,这样的现象更是罕见。
回想过去,虞舜的美德感动天地,大象耕田,鸟儿也帮助除草。
在圣明的时代,吉祥之事理应如此,应当学习记录这样的丰功伟绩。

注释

奇禽:奇异的鸟类。
鸿鹄:大雁。
劲羽:强壮的羽毛。
搜原剔薮:搜遍原野,深入丛林。
虞舜:古代贤君。
春秋:历史书籍《春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广州奇禽鸿鹄群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开篇即以“劲羽长翼飞蔽云”塑造出这些鸟儿强健的形象,它们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与云彩相伴。接下来,“啸俦命侣自其职,饮水栖林馀不闻”则描绘了鸟儿们各司其职,生活在自己的环境中,不为外界所扰。

诗人随后转向现实问题,即“今年飞蝗起东国,所过田畴畏蚕食”,指出的是蝗虫为害的严重性。紧接着,“神假之手天诱衷,此鸟乃能去螟贼”则表现了对这些大鸟如鹳能够消灭害虫的赞美,它们仿佛是上天派遣来帮助人类解决问题。

“数十百千如合围,搜原剔薮无孑遗”具体描述了这些鸟儿的数量之多,以及它们在田野间彻底清除蝗虫的情况。接着,“历寻古记未曾有,细察物理尤应稀”则表明这种情况在历史上罕见,是值得深思和珍惜的自然现象。

最后,诗人通过“忆昔虞舜德动天,象为耕地鸟耘田”来联想古代圣君的美德,以及这些鸟儿如同古代的耕田鸟一样在帮助农业。结尾处,“圣时多瑞亦宜尔,请学春秋书有年”则表达了对当前时代祥瑞之物的期待,以及希望人们能够从历史中学习,珍视这种和谐与繁荣。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蕴含着对自然界中生物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关怀。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爆竹

节物随时俗,端忧见旅情。

土风犹记楚,辞赋谩讥伧。

烈火琅玕碎,深堂霹雳鸣。

但令休鬼瞰,非敢愿高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清平乐

小山丛桂。最有留人意。拂叶攀花无限思。

雨湿浓香满袂。别来过了秋光。翠帘昨夜新霜。

多少月宫闲地,姮娥与借微芳。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踏莎行

蜡炬高高,龙烟细细。玉楼十二门初闭。

疏帘不卷水晶寒,小屏半掩琉璃翠。

桃叶新声,榴花美味。南山宾客东山妓。

利名不肯放人闲,忙中偷取工夫醉。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观沧浪亭石感而有作

苏君在朝人不知,苏君既没人悲之。

流风遗书见称道,高文大句争提撕。

壁间草隶亦不置,剥苔椎土无弃遗。

乃知死不与人共利害,而后不为时所疑。

沧浪亭空卉木老,古石苍苍颜色好。

无胫犹能千里来,致身忽在都门道。

帝都王侯好事多,相看自悔取不早。

君不见吴兴长史春襕衫,闭门抱恨长枯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