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献润州赵舍人(其一)

南徐城古树苍苍,衙府楼台尽枕江。

甘露钟声清醉榻,海门山色滴吟窗。

直庐久负题红叶,出镇何妨拥碧幢。

闻说秋来自高尚,道装筇竹鹤成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翻译

南徐古城的老树郁郁葱葱,衙门和楼阁都临靠着江边。
甘甜的露水钟声轻轻唤醒梦乡,海门山色如画洒在诗人的窗棂。
长久以来未能在直庐题写红叶,这次出行不妨带着青翠的伞盖。
听说秋天自带一份高雅,身着道袍手持筇竹杖的诗人与鹤相伴。

注释

南徐城:古代城市名。
衙府:官府。
楼台:楼阁。
枕江:依偎在江边。
甘露:甜美的露水。
清醉榻:清凉的睡床。
海门:地名,可能指江边的门户。
吟窗:吟诗的窗户。
直庐:官员的官署。
题红叶:在红叶上题诗。
碧幢:绿色的伞盖,代指出行的仪仗。
高尚:高雅,高尚的品格。
道装:道士的服装。
筇竹:竹杖。
鹤:象征长寿和高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南徐城的秋景图。开篇两句“南徐城古树苍苍,衙府楼台尽枕江”设定了整个画面:古老的南徐城内,参天古树郁郁葱葱,而城市中的官署和民居则依傍着江水,给人以舒适宽广之感。接下来的“甘露钟声清醉榻,海门山色滴吟窗”则转而描写了南徐城的宁静与神圣:甘露寺的钟声在清晨中透露出一种醉人的美妙,似乎能让人沉醉其中;而远处的海门山,其色彩也透过窗棂轻轻吟诵,营造出一幅诗意盎然的画面。

此后,“直庐久负题红叶”一句,通过对古庙中落叶未扫的情景进行描绘,传达了一种时间静止、历史沉淀的感觉。紧接着“出镇何妨拥碧幢”的诗意,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外出游历时,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与享受。

最后,“闻说秋来自高尚,道装筇竹鹤成双”两句,不仅点出了季节的转换,更通过“秋自高尚来”的表述,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境界。同时,诗人在此也展示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美的观察与感受,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词运用恰到好处,不仅勾勒出了南徐城秋天的宁静美丽,更透露出诗人深邃的情感和超凡脱俗的意境,是一首充满了古典诗词韵味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寄献润州赵舍人(其二)

记言彩笔罢摛华,郡阁高闲似道家。

琴院坐听江寺磬,郡楼吟见海山霞。

春园遗母亲烧笋,夜榻留僧自煮茶。

应笑陶潜未归去,折腰奔走在泥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寄献翰林宋舍人

金鼎盐梅偶未和,位高犹说野情多。

宫墙月上开琴匣,道院风清响药罗。

留客旋烧含露笋,倩僧教种耐霜莎。

孤寒知有为霖望,未忍江头钓渌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寄潘处士

卖药先生白布衣,书来方信在京师。

减君炉里烧丹术,助我山中买酒资。

闲似野云终不仕,闭如笼鹤已多时。

飘飘又去黄河北,更负中条几首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潘阆处士

烂醉狂歌出上都,秋风时节忆鲈鱼。

江城卖药长将鹤,古寺看碑不下驴。

一片野心云出岫,几茎吟发雪侵梳。

算应冷笑文场客,岁岁求人荐子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