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五十三首(其四十三)

第一句下荐得,祖佛乞命。

第二句下荐得,人天胆落。

第三句下荐得,虎口横身。

不是循途守辙,亦非革辙移途。

透得则六臂三头,未透亦人间天上。

生涯只在丝纶上,明月扁舟泛五湖。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汇和意境为载体,展现了深刻的哲理与超脱的人生观。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哲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智慧。

首句“第一句下荐得,祖佛乞命”,以“荐”字开篇,暗示了对前言的推荐或推崇,同时通过“祖佛乞命”的比喻,表达了对某种精神追求的极度渴望,仿佛连祖师和佛陀都为之动容,寻求指引。

次句“第二句下荐得,人天胆落”,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追求的强烈程度,不仅触动了祖师和佛陀,甚至让整个世间的人和天神都为之胆寒,显示出这种精神追求的震撼力和影响力。

第三句“第三句下荐得,虎口横身”,以“虎口”为喻,形象地描绘出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勇猛无畏,即使身处险境,也敢于直面挑战,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的“不是循途守辙,亦非革辙移途”,强调了创新与突破的重要性,既不拘泥于传统路径,也不盲目颠覆旧轨,而是寻求一条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道路。

“透得则六臂三头,未透亦人间天上”,表达了对于真理或高深境界的追求,无论是已经领悟还是尚未达到,都能够超越世俗,达到理想中的境界。

最后,“生涯只在丝纶上,明月扁舟泛五湖”,以“丝纶”和“扁舟”为象征,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如同在明月下泛舟于广阔的湖面上,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对精神追求、创新突破、超越世俗以及理想生活状态的深刻思考,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收录诗词(73)

释克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五十三首(其四十四)

大道无向背,至理绝言诠。迥出三乘,高超十地。

万法不到处,特地光辉。生佛未分时,灵光独耀。

不落闻见,不随色声。

直下无一丝毫头,遍界全彰奇特事。

直饶棒头取證,喝下承当,犹是曲为今时。

更或光境俱忘,契心平等,毕竟亦非的旨。

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理绝,事绝,行绝,照绝,用绝,权绝,实绝,直似倚天长剑,凛凛神威,铁牛之机,牢笼不住。

今日幸对明眼人前,不敢被盖囊藏。

八字打开去也,耀古腾今活鱍鱍,大千沙界露全身。

形式: 偈颂

偈五十三首(其四十五)

深深处,无物堪比伦。浅浅个,两手相分付。

以一统万,穿众穴于毫端。

补短截长,握秤尺于掌内。

意气不从天地得,英雄岂藉四时推。

形式: 偈颂

偈五十三首(其四十六)

叶落知秋,动弦别曲。定光拈手,智者点头。

承当于文彩未彰前,相照向是非得失外。

不涉廉纤,如何通信。万景徒有象,孤云本无心。

形式: 偈颂

偈五十三首(其四十七)

玄玄玄,太颟顸。了了了,没边表。

有生有灭,特地乖张。无去无来,转见漏逗。

不起寂灭定,而现诸威仪。

不舍凡夫法,而修诸胜行。

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