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最是贫来韬迹宜,强争枘凿竟忘痴。

客窗诗苦囊兼涩,旅梦春浓老不知。

失意无成知得少,灰心已久望燃疑。

生嫌岂独刘惔妹,难笑东山掩鼻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偶成》由清代诗人沈光文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与人生失意时的复杂心情。

首联“最是贫来韬迹宜,强争枘凿竟忘痴”,开篇即揭示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在贫穷的环境中,诗人选择收敛锋芒,避免不必要的争执与冲突,这种智慧与忍耐体现了对现实的深刻洞察。然而,在这种看似理智的选择背后,隐藏着对强求与执着的反思,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有时过分的坚持与争取反而会陷入痴愚的境地。

颔联“客窗诗苦囊兼涩,旅梦春浓老不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异乡漂泊的生活状态。在简陋的客居中,创作诗歌成为心灵的慰藉,但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孤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苦涩。同时,旅途中春日的浓烈与生机勃勃,却与诗人的年华老去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颈联“失意无成知得少,灰心已久望燃疑”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挫折与失败的深刻理解。在经历多次失意后,他开始认识到成功并非唾手可得,而是在于对失败的接受与反思。内心的灰暗与失望逐渐累积,使得他对未来的希望变得模糊不清,甚至产生了怀疑。这一联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矛盾,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尾联“生嫌岂独刘惔妹,难笑东山掩鼻时”以典故收尾,增加了诗作的文化底蕴。这里借用刘惔妹妹的故事,以及东山掩鼻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中保持尊严与自尊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在逆境中寻找自我价值与尊严的重要性。通过这两则典故,诗人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也向读者传递了在艰难时刻不屈不挠、坚守自我信念的精神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深刻的哲思,反映了诗人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在逆境中寻求自我价值与尊严的努力。通过对个人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06)

沈光文(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夕餐不给戏成

难道夷齐饿一家,萧然群坐看晴霞。

炼成五色奚堪煮,醉羡中山不易赊。

秋到加餐凭素字,更深吸露饱空华。

明朝待汲溪头水,扫叶烹来且吃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自疑

我自知人人未知,为人谋得己偏疑。

拈诗且脱寒酸气,作梦偏多欣喜时。

卧学袁安愁饿死,乞同伍员欲投谁。

可怜声应年来少,一味虚脾只自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仲春日友人招饮不赴

并无一事慰相知,占住桃源亦颇宜。

诗债屡稽明月夜,酒缘偏误好花时。

频收静致留春雨,忽发新思寄柳枝。

却讶渔人焉得到,遂令鸡犬也生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郊游分得青字

和风催我出郊去,好鸟还宜载酒听。

草色遥联春树绿,湖光倒映远峰青。

歌喉润处花初落,诗韵拈来醉欲醒。

逸兴强寻豁目处,颓然独立望沧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