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吴山无此秀,乘暇一游之。
万顷湖光里,千家橘熟时。
平看月上早,远览鸟归迟。
近古谁真赏,白云应得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洞庭山》,描绘了吴地洞庭山的秀美风光。诗人趁着闲暇时光游览,眼前是一片万顷湖光,正值橘子丰收的季节,满目金黄。他静静地欣赏着湖面上明亮的月色,注意到远方归巢的鸟儿似乎也因美景而迟滞。诗人感慨,即使在近古,能真正领略此景之美的人恐怕不多,只有那悠悠白云才能见证这份宁静与自然的和谐。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山水的喜爱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不详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吴门耸阊阖,迎送每跻攀。
一水帝乡路,片云师子山。
落鸿渔钓外,斜柳别离间。
白傅归休处,盘桓几厚颜。
古来兴废一愁人,白发僧归掩寺门。
越相烟波空去雁,吴王宫阙半啼猿。
春风似旧花犹笑,往事多遗石不言。
唯有延陵逃遁去,清名高节满乾坤。
贤者逝如斯,皇天岂易知。
众人皆堕泪,君子欲安碑。
几世传清白,满乡称孝慈。
贤哉生令嗣,遗秀在兰芝。
突兀立孤城,诗中别有情。
地深江底过,日大海心生。
甘露楼台古,金山气象清。
六朝人薄命,不见此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