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左司墨竹为贾仲章尚书赋十韵

江渚春生雨,山楹夜宿云。

箨鳞穿石锦,节粉带书芸。

玄玉昆刀削,素丝并剪分。

鱼竿方问野,凤管已招君。

莫作宣房楗,还歌华泽文。

露零忻鹤警,星度恐萤焚。

影似风棂见,声如雪幌闻。

裁冠终有制,作屋更无氛。

移植惊燕叟,盘根识楚妘。

中郎挥墨汁,宗伯侑炉熏。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鉴赏

这首元代马祖常所作的《姚左司墨竹为贾仲章尚书赋十韵》以墨竹为题,借物抒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

首联“江渚春生雨,山楹夜宿云”,描绘了春雨滋润江边小洲,夜晚山林中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箨鳞穿石锦,节粉带书芸”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笋破土而出的坚韧与美丽,以及竹节上附着的粉末与书籍上的芸香相映成趣,寓意着知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玄玉昆刀削,素丝并剪分”则将墨竹比作精美的雕刻作品,暗示其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价值。“鱼竿方问野,凤管已招君”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墨竹比作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与高雅的艺术品,吸引着人们去探索与欣赏。

“莫作宣房楗,还歌华泽文”表达了诗人对墨竹的独特见解,认为不应仅仅将其视为实用工具或装饰品,而应赋予其更高的文化价值与艺术意义。“露零忻鹤警,星度恐萤焚”通过自然现象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墨竹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

“影似风棂见,声如雪幌闻”描绘了墨竹在不同环境下的光影与声音效果,展现出其多变而丰富的美。“裁冠终有制,作屋更无氛”则从实用角度出发,赞美墨竹在生活中的应用,无论是作为帽子的装饰还是房屋的构建材料,都能带来美好的效果。

最后,“移植惊燕叟,盘根识楚妘”通过燕叟与楚妘的故事,表达了对墨竹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其深厚文化底蕴的认同。“中郎挥墨汁,宗伯侑炉熏”则以历史人物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墨竹作为艺术创作媒介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墨竹的细致描绘与深入思考,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艺术与文化的深刻理解与高度评价。

收录诗词(258)

马祖常(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回族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 字:伯庸
  • 籍贯:元代色目
  • 生卒年:1279~1338

相关古诗词

送宋诚夫大监祠海上诸神

上圣崇明祀,元臣属有文。

内香开宝炷,制币出玄纁。

授节临前殿,传胪听后军。

酒清黄木庙,鱼祭武夷君。?母应回雨,天妃却下云。

不劳风有隧,犹愿楚无氛。

漕粟琅琊见,还珠合浦闻。

穹苍天坱漭,溟渤气絪缊。

龙户编鱼赋,鲛人织雾纹。

畤祠光炯炯,宣室语欣欣。

鹏运连番舶,轺归愿冀群。

观书曾拜洛,歌赋不横汾。

越水琉璃静,闽花茉莉熏。

伏波封莫请,宵旰念华勋。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求赵伯显画家山图用唐李中韵

春雁南来后,家书一纸无。

山花应向日,陂水计通湖。

羸牸衣资絮,生蚕薄藉芦。

久宜拂白石,强此伏青蒲。

琴客分抄谱,仙翁许借壶。

园红榴火鍊,沼绿芡盘铺。

岚气飘檐隙,烟光郁座隅。

呼云横螮蝀,问月看蟾蜍。

倚杖心何逸,观鱼兴不辜。

新开竹林径,并乞写成图。

形式: 排律

猗绿园

殖产吾何取,开林我独能。

缚船尝取竹,捣纸每移藤。

池曲波涛小,花繁雾雨蒸。

春云同础润,秋月共江澄。

凤下非因食,鱼来不可罾。

写经还道士,裹饭乞行僧。

笋屦新青折,荷衣旧翠凝。

浮瓯茶有乳,溢瓮酒无冰。

香灺留文篆,书囊剩缭绫。

清晨餐玉罢,东坐日初升。

形式: 排律 押[蒸]韵

出都

长城怀古处,身在日华东。

水出卢龙塞,山连碣石宫。

沙鸥终自白,霜树忽然红。

云海鸿濛气,归帆杳霭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