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赵伯显画家山图用唐李中韵

春雁南来后,家书一纸无。

山花应向日,陂水计通湖。

羸牸衣资絮,生蚕薄藉芦。

久宜拂白石,强此伏青蒲。

琴客分抄谱,仙翁许借壶。

园红榴火鍊,沼绿芡盘铺。

岚气飘檐隙,烟光郁座隅。

呼云横螮蝀,问月看蟾蜍。

倚杖心何逸,观鱼兴不辜。

新开竹林径,并乞写成图。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赵伯显画家所绘山图的期待与想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川之美,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首句“春雁南来后,家书一纸无”以春雁南飞引出家书的缺失,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接着,“山花应向日,陂水计通湖”描绘了山间花儿向着阳光绽放,陂水蜿蜒流向湖泊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和谐。

“羸牸衣资絮,生蚕薄藉芦”则转向对农事的描写,通过羊群的羊毛和蚕丝的生产,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接下来的“久宜拂白石,强此伏青蒲”描述了在久远的岁月里,人们拂拭着白石,伏身于青蒲之上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宁静与平和。

“琴客分抄谱,仙翁许借壶”则引入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琴声悠扬,仙翁借酒助兴,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接下来的“园红榴火鍊,沼绿芡盘铺”描绘了园中红石榴的火焰般的热烈,沼泽中绿芡盘的铺陈,展现了自然界的色彩与活力。

“岚气飘檐隙,烟光郁座隅”通过岚气与烟光的描绘,展现了山间的神秘与幽静。接下来的“呼云横螮蝀,问月看蟾蜍”则通过呼云、横虹、问月、看蟾蜍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与探索。

最后,“倚杖心何逸,观鱼兴不辜”表达了诗人倚杖而坐,心怀愉悦,观赏游鱼,不虚此行的心情。而“新开竹林径,并乞写成图”则是诗人希望赵伯显画家能为他画出新开辟的竹林小径,以满足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农事生活、文人雅趣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的热爱。

收录诗词(258)

马祖常(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回族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 字:伯庸
  • 籍贯:元代色目
  • 生卒年:1279~1338

相关古诗词

猗绿园

殖产吾何取,开林我独能。

缚船尝取竹,捣纸每移藤。

池曲波涛小,花繁雾雨蒸。

春云同础润,秋月共江澄。

凤下非因食,鱼来不可罾。

写经还道士,裹饭乞行僧。

笋屦新青折,荷衣旧翠凝。

浮瓯茶有乳,溢瓮酒无冰。

香灺留文篆,书囊剩缭绫。

清晨餐玉罢,东坐日初升。

形式: 排律 押[蒸]韵

出都

长城怀古处,身在日华东。

水出卢龙塞,山连碣石宫。

沙鸥终自白,霜树忽然红。

云海鸿濛气,归帆杳霭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登雨花台

积翠生层巘,凝光浴巨涛。

吴城花覆井,楚舸竹栽篙。

地近鱼龙逼,天空鹤鹳高。

野桥皆螮蝀,溪水尽蒲萄。

雨石逢芝箭,风林得凤毛。

胭脂儿女小,罨画鬼神饕。

六代都衔璧,三山尚戴鳌。

故宫犹荏苒,古树漫周遭。

仙洞歌瑶草,人家宴碧桃。

饭香非接淅,酒好不篘糟。

绿雾春连阁,丹霞晓映袍。

攀跻忻境胜,跋涉惮人劳。

老我才还劣,清资愧重叨。

采诗今有使,问俗似无曹。

佳丽千年最,声名一世豪。

岁时休浣日,携手可游遨。

形式: 排律 押[豪]韵

赠杨洞天道人

我自不入俗,君今又欲仙。

鸟啼百花里,屋住万山边。

密树云难过,空潭月易圆。

题诗秋卷了,为说小行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