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曲江曾凿险”一句,透露出这里曾经是险峻的地方,而今已变得平坦,这种变化暗示着时间的力量和自然环境的变迁。“梅岭到今誇”,则是在赞美梅岭之美,而这种美丽并没有因为岁月而减少。接下来的“何代移来树,几人羞此花”两句,是在探讨这些美景是由哪个时代留下的,以及有多少人为这样的景色感到自豪。
中间两句“诛茅新佛屋,盖竹半樵家”,则描绘了一种生活场景,可能是在描述某处的佛教建筑和居民的住宅,这些都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融合的体现。最后,“冷煖分南北,谁兴世道嗟”两句,是在感慨天气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如何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情感。
总而言之,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赏,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变迁、世事无常的一种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