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天台夏肯甫晓山亭诗

谢公晨策花崖登,杜陵早起开前林。

徽之朝挹西山爽,退之晓望南山棱。

古人看山自有候,个中意味谁探寻。

林霏夕敛群动息,泽气宵上英云蒸。

不于此际毓神秀,安得向曙岚光凝。

平生苦不识夜气,见山忽得邹人心。

卷书默坐会有得,此岂文字能摹临。

斯亭题扁有咀嚼,慎勿只遣供閒吟。

直须咬破第一义,庶几山鬼逢知音。

形式: 古风

翻译

谢公清晨策杖攀登花崖,杜陵人早早起来打开前林。
徽之早晨汲取西山清爽的气息,退之黎明时分眺望南山的棱角。
古人观山自有他们的时间和方式,其中深意又有谁能真正理解。
傍晚林间的雾气收敛,万物静息,夜晚的水汽蒸腾升腾。
若不在这样的时刻汲取山川灵气,怎能凝视到曙光中的岚光。
我一生苦于不解夜的韵味,见到山景却忽然领悟了邹衍的心境。
静静翻开书卷默默坐着,或许会有所感悟,这岂是文字所能完全描绘的。
这个亭子的匾额值得细细品味,切勿仅作为闲暇时的吟咏。
应当深入领会其深层含义,或许能在此遇到山中的精灵知音。

注释

晨策:清晨持杖出行。
杜陵:古地名,此处代指诗人自己。
徽之:指诗人朋友。
西山:代指山水景色。
南山:又一山水景物。
个中意味:其中蕴含的深意。
林霏:树林中的雾气。
夜气:夜晚的氛围或韵味。
邹人心:邹衍般的心境,喻指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文字能摹临:文字所能描绘和模仿的。
斯亭题扁:这个亭子的匾额。
直须:必须,应当。
庶几:或许,希望。
山鬼:山中的精灵,象征自然的神秘力量。

鉴赏

这首宋诗《题天台夏肯甫晓山亭诗》是高斯得所作,描绘了清晨登山赏景的情境。诗人以谢公、杜陵人物为引,赞美了早起观山的清新体验。古人看山各有其时,山中的意蕴需要细心探寻。傍晚山色收敛,夜晚雾气蒸腾,诗人借此激发精神与灵感。他感叹自己平生未能深悟夜的静谧,此刻登山却仿佛领悟到邹衍般的心境。诗人提醒读者,欣赏此景不仅仅是闲适的吟咏,更应深入体会其中的哲理,直面“第一义”,期待与山灵共鸣。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深层次的理解。

收录诗词(177)

高斯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王茂悦郴州白水奇清园

灵区有异产,化国无潜珍。

坡公论人物,我则赋奇清。

壮哉此白水,谁其泻青冥。

薶藏富媪啬,抉剔天公嗔。

霹雳起神物,赑屃擘巨灵。

阳山得瀑谷,永嘉赖斧斤。

乃知出世事,须待开物人。

倒悬讶瑶池,吹立惊沧溟。

千穗落晓镜,万仞垂天绅。

清寒入山骨,霏润沾人巾。

麇麇为瘦爽,草木皆坚贞。

臞仙挹瓢饮,俗士湔尘缨。

度堂匪秩宴,筑馆先储英。

函书静秩秩,子佩来瘽瘽。

清风濂溪像,古柏文翁庭。

从容讲道要,宛转馀诗情。

谪仙一派妙,休文八咏新。

兹惟佳山水,我尝驻骐骃。

平湖尚芜漫,绝境宜荆榛。

按图重嘅叹,岁月今峥嵘。

壮观誇好句,窘步攲丰擎。

聊以赠我友,无庸寄山神。

形式: 古风

题赵致道茅斋

三百年前茅屋歌,谁其继者茅斋铭。

杜陵忧世何其切,鹤山观物何其精。

两诗妙处均不朽,吾能合异融其真。

绮栊雕宇贮豪士,此岂有意矜吾民。

从来大庇天下手,乃在茅栋茨檐人。

请君观铭验吾德,复来歌义充吾仁。

庶几体用归一贯,二老可作当欣欣。

形式: 古风

题浯溪寺

舂陵太守真好奇,结茅肥遁湘江湄。

三吾出意作新字,脱略苍籀遗冰斯。

溪山于我本何有,占断不许傍人窥。

人生天地远行客,恋身外物庸非痴。

漫郎仙去五百载,名字永与兹山垂。

要知忠义不磨处,虽不自与人与之。

至今过者望卷石,森然魄动中兴碑。

此公何用专壑鄙,世上宁有争墩儿。

我来访古刜蓬藋,怅然不识亭台基。

扫出蝉噪发斯义,元子可作然吾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题钱可则芡雪庵

我家雪山下,结茅几度秋。

一朝劫火燎,身堕江南州。

相逢芡雪君,感慨不能休。

我今如丧狗,狂走长包羞。

子幸成小筑,廊岩可夷犹。

何不学孔明,草庐傲王侯。

何不学袁安,高卧绝行辀。

鹓鸾恍入梦,猿鹤悽生愁。

逋客亮非然,谁其执怨仇。

山茅自高洁,得雪逾清修。

三白待君足,毋为垢氛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