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暮书怀(其四)

濯濯荒山麓,娟娟孤女祠。

晓泉开宝镜,秋月画蛾眉。

拾翠来泾汭,行云过北池。

犹胜青冢魄,埋恨九原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光秃秃的荒山脚下,有一座孤独的少女祠堂。
清晨的泉水如同打开的宝石镜,秋天的月光照亮了她的黛眉。
她采摘着翠绿的植物来到泾河和汭水边,行云飘过北方的池塘。
这情景比青冢的灵魂还要美好,因为她的遗憾深埋在九泉之下,让人悲痛。

注释

濯濯:光秃秃的。
荒山麓:荒凉的山脚。
娟娟:清秀的样子。
孤女祠:孤独的少女祠堂。
晓泉:清晨的泉水。
宝镜:比喻清澈的水面。
秋月:秋天的月亮。
蛾眉:形容女子美丽的眉毛。
拾翠:采摘花草。
泾汭:泾河和汭水的交汇处。
行云:飘动的云彩。
北池:北方的池塘。
青冢:王昭君的墓,代指女子的墓地。
魄:灵魂。
埋恨:深藏遗憾。
九原:古代指墓地。
悲:悲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孤寂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哀愁与思念。开篇“濯濯荒山麓,娟娟孤女祠”两句,以荒凉的山麓和古老的女祠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萧瑟、寂静的氛围。

接着,“晓泉开宝镜,秋月画蛾眉”两句,则通过对泉水和月亮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其中,“晓泉开宝镜”形象地将清晨的泉水比作打开的宝镜,透露出诗人的心灵之明澈;“秋月画蛾眉”则用秋夜皎洁的月亮来比喻细致入微的情感。

下片,“拾翠来泾汭,行云过北池”两句,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继续描绘,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徜徉和思考。其中,“拾翠来泾汭”可能暗示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行云过北池”则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最后,“犹胜青冢魄,埋恨九原悲”两句,以“犹胜”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这里的“青冢魄”可能指的是古墓或历史遗迹,而“埋恨九原”则透露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思想韵味。

收录诗词(308)

张舜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 字:芸叟
  • 籍贯:邠州(今陕西彬县)
  • 生卒年:1065

相关古诗词

秋暮书怀(其三)

忆昔曾游处,俄经二十年。

重来人不识,独想事依然。

北海知刘备,荆州小仲宣。

如何骑骏马,徼倖学开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秋暮书怀(其一)

秋日平凉客,栖迟泮水间。

家贫思得禄,性懒要长閒。

欹枕时闻雁,登城忽见山。

征西旧时将,大半发毛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秋暮书怀(其二)

客舍无前后,分明似一舟。

瓶罂生计小,儿女长年忧。

糊口身将老,谋归岁聿周。

布衣今复敝,莫问黑貂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秋暮书怀(其七)

节物推移速,登临感慨多。

寒云飞陇首,残叶下朝那。

代北惭归马,洮西尚凯歌。

惟怜鏖战骨,寂寞掩山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