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邯郸丛台

春风赵国台荒,月明几照苕华梦。

纵亡横破,西山留在,翠鬟烟拥。

剑履三千,平原池馆,谁家耕垄。

甚千年事往,野花双塔,依然是,骚人咏。

还忆张陈继起,信侯王、本来无种。

乾坤万里,中原自古,几多麟凤。

一寸囊锥,初无语颖,也沾时用。

对残釭影淡,黄粱饭了,听征车动。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春风吹过赵国的废墟,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昔日繁华的梦境。
无论兴衰,西山依旧翠绿,云雾环绕。
曾经的剑客与贵胄,如今何处?谁在平原的池馆间耕耘。
千年的往事已逝,野花盛开的双塔下,诗人仍在吟咏。
怀念张陈相继的英豪,信陵君的名声本非天生。
广阔的天地间,中原自古以来孕育了多少杰出人物。
即使我只是一颗微小的锥子,也能在适当的时候发挥作用。
面对昏暗的灯火,饭后听着远去的车马声。

注释

赵国台:赵国的遗址。
苕华梦:美好的过去梦境。
亡横破:形容世事变迁,兴衰不定。
翠鬟:青山如鬟,形容山色青翠。
剑履三千:形容人才众多。
耕垄:耕田劳作。
骚人:诗人。
张陈:指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信侯:信陵君,战国时期魏国公子。
麟凤:比喻杰出的人才。
一寸囊锥:比喻微不足道但有才能的人。
残釭:残烛。
黄粱饭:比喻短暂的欢乐或虚幻的梦想。
征车:远行的车辆。

鉴赏

这首元代词人王恽的《水龙吟·登邯郸丛台》描绘了一幅春天夜晚登台怀古的景象。开篇“春风赵国台荒,月明几照苕华梦”,以春风中的荒凉丛台和明亮月光,引出历史梦境,暗示丛台昔日繁华已逝。接下来,“纵亡横破,西山留在,翠鬟烟拥”描绘了丛台周围的自然景色,西山如黛,翠色环绕,烟雾缭绕,增添了神秘与沧桑感。

“剑履三千,平原池馆,谁家耕垄”借剑履之典故,追忆战国时期赵国的豪杰,而今田园寥落,无人耕作。“甚千年事往,野花双塔,依然是,骚人咏”感慨岁月流转,尽管人事变迁,丛台附近的野花和双塔仍引发诗人吟咏,寄托历史感慨。

下片转而提及张陈等贤臣,感叹他们虽出身平凡,却能辅佐君王,成就一番事业。“一寸囊锥,初无语颖,也沾时用”比喻自己虽然才华微小,但仍能在适当的时候发挥作用。“对残釭影淡,黄粱饭了,听征车动”以夜深人静,残烛光影和即将启程的车马声,收束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历史沉思后的归去之意。

整体来看,此词以景抒怀,寓言寄志,展现了词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和个人的际遇感慨。

收录诗词(456)

王恽(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元裕宗真金和元成宗皇帝铁穆耳三代著名谏臣。其书法遒婉,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齐名。著有《秋涧先生全集》。散曲创作,今存小令41首。大德八年六月二十日,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 字:仲谋
  • 号:秋涧
  • 籍贯: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
  • 生卒年:yùn)(1227—1304年7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赋春雪

空斋寂寞春寒,坐来庭竹风声悄。

天低云暖,冰花谁剪,须臾云扰好是东君,与时呈瑞,春回枯槁。

快黄尘厌尽,千林膏沐,休更问,青山老。

我爱春来起早。恍芸窗、光摇琼岛。

玉华城郭,炊烟巷陌,酒旗风袅。

高兴悠然,沽垆思与,文园倾倒。

为使君预报,春城灯火,比年时好。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赋秋日红梨花

纤苞淡贮幽香,玲珑轩锁秋阳丽。

仙根借暖,定应不待,荆王翠被。

潇洒轻盈,玉容浑是,金茎露气。

甚西风宛胜,东兰暮雨,空点缀,真妃泪。

谁遣司花妙手,又一番、争奇呈异。

使君高卧,竹亭闲寂,故来相慰。

燕几螺屏,一枝披拂,绣帘风细。

约洗妆快泻,玉瓶芳酒,枕秋蟾醉。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赋莲花海棠

两株云锦翻空,换根元有丹砂秘。

绣帏重绕,银红高照,故家风味。

翠羽生红,雾纱肌玉,风流谁比。

记沉香亭暖,真妃半醉,云鬓乱,耽春睡。

梦里昆明灰冷,恍留在、红幢翠袂。

金盘华屋,无心与并,朱门桃李。

一盏伤春,临轩便恐,彩鸾交坠。

倩紫箫唤起,霓裳旧曲,拚花前醉。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赋筝

故家张乐娱宝,乐中无似秦筝大。

华筵听处,一挥银甲,笙竽幽籁。

四座雄声,满空秋雨,来从天外。

甚翛然思变,白翎清调,惊飞下,金莲塞。

长忆桓伊手语,抚哀弦、醉歌悲慨。

使君元有,不凡风调,平生豪迈。

绿酒毹堂,为予翻作,八鸾□海。

道更张正赖,新声陶写,继中书拜。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