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曲

美人别来无处所,巫山月明湘江雨。

千回相见不分明,井底看星梦中语。

两心相对尚难知,何况万里不相疑。

形式: 古风

翻译

自从美人离别后,再无固定相会地,巫山明月高悬,湘江细雨蒙蒙。
虽历经无数次相见,却总看不清楚,如同井底观星,只能在梦中低语。
两颗心面对面都难以彻底了解,更何况相隔万里,怎能不生疑虑。

注释

美人:指美丽的女子,常用来象征美好的爱情对象。
巫山:中国著名山脉,这里借指与恋人相会的美好地方。
月明:明亮的月光,常用于营造思念的意境。
湘江:中国的一条河流,此处用以描绘哀婉凄美的氛围。
千回:形容次数极多,表明相见频繁但未得真切。
相见:见面,这里特指心灵上的沟通或梦境中的相遇。
井底看星:比喻视野受限,难以看清全局或真相。
梦中语:在梦里说的话,暗示着不切实际或难以实现的愿望。
两心:双方的心,指相爱双方的内心。
相对:面对面,引申为直接的、密切的交流。
难知:难以完全理解或明白。
万里:形容距离非常遥远,象征着巨大的空间或心理隔阂。
不相疑:不互相怀疑,强调在困难条件下保持信任的重要性。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寄远曲》,其中蕴含着深沉的相思之情和对远方所托的深厚感情。诗人通过“美人别来无处所”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与茫然,仿佛连寻常之地都失去了踪迹。而“巫山月明湘江雨”则是景物描写,借用自然景观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忧伤和无尽的思念。

诗中的“千回相见不分明”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那些欢聚时刻如同梦幻,不可多得。紧接着的“井底看星梦中语”则是将现实与梦境交织,井底之星象征着遥远而模糊的希望和渴望,梦中之语则透露出内心深处的悸动。

两心相对尚难知,表达了即便面对面,也难以完全了解彼此的心意。最后“何况万里不相疑”则是在强调尽管彼此相隔遥远,但依然坚信对方,无需猜疑。这一句既是诗人的自信,更是对爱情的坚守和赞颂。

王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思念与牵挂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寄崔列中丞

火山无冷地,浊流无清源。

人生在艰世,何处避谗言。

诸侯镇九州,天子开四门。

尚有忠义士,不得申其冤。

嘉木移远植,为我当行轩。

君子居要途,易失主人恩。

我爱古人道,师君直且温。

贪泉誓不饮,邪路誓不奔。

如何非冈坂,故使车轮翻。

妓妾随他人,家事幸获存。

当时门前客,默默空冤烦。

从今遇明代,善恶亦须论。

莫以曾见疑,直道遂不敦。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斜路行

世间娶容非娶妇,中庭牡丹胜松树。

九衢大道人不行,走马奔车逐斜路。

斜路行熟直路荒,东西岂是横太行。

南楼弹弦北户舞,行人到此多回徨。

头白如丝面如茧,亦学少年行不返。

纵令自解思故乡,轮折蹄穿白日晚。

谁将古曲换斜音,回取行人斜路心。

形式: 古风

望夫石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形式: 古风

梦好梨花歌

薄薄落落雾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

瑶池水光蓬莱雪,青叶白花相次发。

不从地上生枝柯,合在天头绕宫阙。

天风微微吹不破,白艳却愁香涴露。

玉房綵女齐看来,错认仙山鹤飞过。

落花散粉飘满空,梨花颜色同不同。

眼穿臂短取不得,取得亦如从梦中。

无人为我解此梦,梨花一曲心珍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