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匣

取制异囷京,初凭梓匠成。

虚中元有受,正位乃无倾。

封鐍开还泻,方层贮每盈。

家家能置此,亦号小常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谷匣》是元代诗人王祯所作,通过“谷匣”这一形象化的物象,生动描绘了储粮器具的构造与功能,展现了古代人民对粮食存储的智慧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首句“取制异囷京,初凭梓匠成”,以“异囷京”比喻谷匣的独特形状,点明其为储粮器具,并强调了制作过程的精心与依赖于梓匠(木工)的专业技艺。这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在设计与制造方面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人们对粮食存储的重视。

接着,“虚中元有受,正位乃无倾”两句,进一步描述了谷匣的设计原理与稳定性。通过“虚中”(内部空旷)与“正位”(稳固的位置),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谷匣能够承受重量而不倾斜的特点,体现了古代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对实用性和稳定性的追求。

“封鐍开还泻,方层贮每盈”则展示了谷匣的使用方式与效率。通过“封鐍”(封闭)与“开还泻”(开启后倒出),形象地描绘了谷匣在储存与取用粮食时的便捷性;而“方层贮每盈”则说明了谷匣能够高效地存储大量粮食,且每次取出或倒入时都能保持满载,体现了其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最后,“家家能置此,亦号小常平”两句,表达了谷匣在民间的普遍应用与重要性。通过“家家能置此”,诗人强调了谷匣作为家庭储粮工具的普及性;“亦号小常平”则借用了“常平仓”的概念,暗示谷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粮食供需、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社会福祉的关切。

综上所述,《谷匣》一诗通过对谷匣这一具体物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智慧与创新,也反映了他们对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深刻关注,是一首兼具科学与人文关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52)

王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卖花檐上两相宜,斸药山前屡挈归。

何似采桑盛叶好,是中还有绮罗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晒槃

平如铺簟浅于舟,谷实摊来亦易收。

尝笑昔年高凤麦,漫教平地雨漂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堈碓

杵臼搜奇作碓堈,米翻堈滑恣舂撞。

铁笼木末装全杵,皮护篘材倚半腔。

频作低昂身与共,惯成踏蹑足须双。

近随文轨通南北,不独铿鍧在楚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油榨

巨材成榨床,细溜刻槃口。

麻烂入重圈,机械应心手。

取之亦多方,脂膏竟谁有?

回顾室中妇,何尝润蓬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