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

青山壁立浪飞银,堞雉杈枒瞰水滨。

隔岸武昌犹有树,下流彭蠡渐无津。

只应风月归吾辈,谁见功名似昔人。

解唱大江东去曲,苏公真是再来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州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沧桑感。首联“青山壁立浪飞银,堞雉杈枒瞰水滨”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黄州山水的雄伟与壮观,山峰直插云霄,波涛翻滚如银,城墙上的雉堞错落有致,俯瞰着江边的水滨。颔联“隔岸武昌犹有树,下流彭蠡渐无津”则通过对比,突出了黄州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武昌的树木依然茂盛,而下游的彭蠡之地则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

颈联“只应风月归吾辈,谁见功名似昔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过往功名的感慨,似乎在说只有风月能够永恒,而世间的功名却如同过眼云烟,难以长久。尾联“解唱大江东去曲,苏公真是再来身”引用了苏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像苏轼一样,不仅能够欣赏到自然之美,还能在文学创作上有所成就,留下不朽之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州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晚泊九江寻琵琶亭故址

晨发黄州郭,夕宿浔阳渡。

沙平岸阔不见人,瞥过千重万重树。

浔阳渡口风萧萧,江州城外鱼龙骄。

匡庐作云半江黑,倒吸白浪如山高。

是时日落葭菼暗,湓浦瑟瑟生寒涛。

一舟冲浪去杳杳,独雁带雨来迢迢。

角声振木木叶脱,秋声渐高秋思发。

无言揽袖起彷徨,却倚兰桡望天末。

吴头楚尾烟冥冥,独立百感来无情。

江风吹面酒亦醒,掣笛吼作狂龙声。

短衣踉跄步沙濑,草间寻得琵琶亭。

崩堤毁岸人迹绝,狐狸跳啸鼋鼍鸣。

昔闻乐天夜间此送客,琵琶声停江浸月。

拟向江山作主人,却因商妇悲迁谪。

我亦天涯有泪人,对此茫茫惨无泽。

吁嗟乎,泪亦不必落,愁亦不必愁。

君不见茫茫九派东向流,千古万古无时休。

我家乃在东海头,西风满意吹数日,一笑可上吴淞舟。

莼鲈虾菜万事足,安用江湖叹敝裘。

形式: 古风

月明泛小孤山下

烟水月明处,中流一溯洄。

湖过彭蠡尽,湖到小孤回。

独鹤掠舟过,神鱼听曲来。

不知疏柳岸,长笛为谁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夜登小孤山和壁间韵

閟寝神宫最上头,客来孤啸海关秋。

谁标铁柱成终古,却笑金焦属下流。

崖势欲随惊鹘飏,鼓声时逐怒涛浮。

彭郎相望情何许,指点蛾眉月上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舟中望九华

九峰何崱屴,秀出东南隅。

分根掷黄海,削黛参匡庐。

名与八桂泐,地近三天都。

楚江走其下,练带烟中铺。

秋水淬剑锷,清波濯芙蕖。

天色矗破碎,云气交模糊。

前景转盼失,后态触睫俱。

可望不可即,信矣高真居。

一帆去何驰,百里青犹馀。

长呼谪仙人,山中近何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