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将军行

定军山顶愁云结,沔水奔流诉呜咽。

荒城一角枕褒斜,漠漠土花埋恨血。

武乡侯死已千年,留得孤忠照双烈。

健庵将军好身手,百战金川胆如斗。

生小伊凉将种奇,捐躯报国家何有。

累世从戒半死绥,主恩特奖忠良后。

踏残红雪返天山,马上驮回刀箭瘢。

万里羽书摧破贼,连番笳吹促平蛮。

军声到处戈先倒,王冉高徐如电扫。

散关月出栈云横,快马轻刀巢尽捣。

元戎驰奏动华銮,勇号先颁上将坛。

孔翠已沾仙露湛,铁衣犹裹阵云寒。

丈夫义气填胸腑,誓斩幺么靖降虏。

拔剑终须荡蚁城,当车那许撑螳斧。

谁知蓦地卷妖氛,豕突狼奔战血腥。

寇穷无路转难遏,野哭连村不忍听。

将军奋臂大呼起,男儿今得死所矣。

黄沙滩外日无光,生掷吾头御奸究。

弯弓立马马忽蹶,愤碧淋漓溅江水。

裨将桓桓记姓高,手挽征袍为公死。

诘朝援至扫榛荆,雨泣连营问结缨。

击贼睢阳魂不散,迎归先轸面如生。

五丈溪头停素旐,灵輀不发阴风袅。

九原合与葛侯邻,今古丹心塞苍昊。

阿兄匹马走边关,骂贼亦似常山颜。

鹡鸰原上分飞惨,豺虎丛中拔足难。

一样尺书题远志,曾无乐府唱刀环。吁嗟乎!

铜马军,赤眉贼,祇为凌烟功臣壮颜色。

獍枭函首慰忠魂,四十年来无反侧。

双烈祠边夕照残,路人指点各心酸。

蜀山陇水名常在,莫怨军中少一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罗绕典的《韩将军行》描绘了一位英勇的将军形象,通过定军山的愁云、沔水的呜咽,营造出悲壮的氛围。诗中提及的"武乡侯"暗指诸葛亮,将军的忠诚如同诸葛亮般照亮双烈。"健庵将军"身手矫健,以胆识和战功著称,他在金川出生入死,报效国家。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如踏残红雪、破贼平蛮,显示出他的果敢和决心。

将军的家族世代忠诚,他本人更是为主恩而战,死后灵輀未发,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深深怀念。战斗中,将军壮志未酬,敌人溃败但仍需警惕,因为"寇穷无路转难遏"。将军临危受命,视死如归,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以头示敌,表现出高尚的节操。

诗中提到的"阿兄"同样英勇,虽身处险境,仍坚守边关,其英勇行为令人感佩。然而,尽管有这样的英雄,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歌颂,诗人感叹"乐府唱刀环"的缺失,表达了对英雄事迹被遗忘的遗憾。

最后,诗人以韩将军为例,指出即使在战乱年代,仍有忠臣壮志,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载史册,激励后人。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生动展现了韩将军的英勇形象和其身后人们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8)

罗绕典(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沈朗亭太史

名经遍订百千佛,名士咸宗六一公。

贯月槎刚来剑外,采风车又指关中。

华峰奇句君先问,蜀国新弦我尚同。

添得秦云供纂组,可能分惠借邮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小韩入都

论交湖海意粗疏,况是诗魔未忏除。

过客有时门署凤,冷官无事座悬鱼。

得君共奓悬河口,规我如看举烛书。

好为香山赠鞭策,长安米贵不难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通天台

石鞭东海秦王误,台筑通天汉武痴。

青史茫茫人并逝,碧空渺渺事难知。

秋风盘冷铜仙露,夜月机虚织女丝。

他日金茎和泪折,茂陵荒草夕阳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留坝道中见稻

我本耕田夫,戴笠湘山曲。

饭稻羹河鱼,江乡习淳俗。

自从官长安,冠冕苦拘束。

疏懒弃蘋蓑,奔忙逐华毂。

回望旧家山,林烟隔空谷。

秋雨稼云黄,春风秧水绿。

间阔儿时事,神驰渺幽独。

此行出都门,沿途纷菽粟。

惟少红莲稻,难夸农足谷。

有如听筝琶,尚未聆豪竹。

何意过松林,佳境豁心目。

香叶舞翩翩,疏花散芬馥。

粒重欲垂头,泥深犹没足。

行将筑高廪,秋成欣鼓腹。

吾侪牛马走,糊口营饘粥。

常临乞米书,强窃代耕禄。

铅椠果何功,风尘徒逐逐。

何时十亩间,稳古三间屋。

稼圃日潇洒,农书夜披读。

言师苦县师,知足可无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