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休师归长沙宁觐

吾子此归宁,风烟是旧经。

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

偶泊鸣蝉岛,难眠好月汀。

殷勤问安外,湘岸采诗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我儿此次归家途经之处,风烟依旧如往常所经历。
无边的绿草色泽鲜亮,哪里是我熟悉的青山翠色?
偶尔停泊在鸣蝉声声的小岛,难以入眠于那美好的月光之滨。
除了殷切地问候平安之外,还在湘江岸边寻找灵感以采集诗句。

注释

吾子:我的孩子。
归宁:回家,特指女子回娘家省亲,此处泛指回家。
风烟:风中的烟雾,这里比喻沿途的风景。
无穷:无边无际。
芳草色:芳香的草的颜色,形容春草茂盛的样子。
故山青:故乡的青山。
偶泊:偶然停泊。
鸣蝉岛:岛上蝉鸣声声,指一个充满自然声响的地方。
难眠:难以入睡。
好月汀:美丽的月光照耀下的水边平地。
殷勤:情意深厚,热情周到。
问安:问候平安。
湘岸:湘江岸边。
采诗灵:寻找、汲取写诗的灵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送休师归长沙宁觐》。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深厚的情谊。

“吾子此归宁,风烟是旧经。” 这两句描绘出朋友即将回到宁静的家乡,而周围的风景如同往昔一般,没有变化。"吾子"一词亲切,显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 这两句通过鲜艳的野花和常绿的老山,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将要离开而产生的情愫。这里的"无穷"意味着无尽的美好,而"故山"则是对家乡深情的寄托。

“偶泊鸣蝉岛,难眠好月汀。”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因友人的离别心绪不宁,即便是在美丽的环境中,也难以安然入睡。"鸣蝉岛"和"好月汀"构成了一个宁静而又美好的夜晚场景,但这种宁静并未能带给诗人平静的心境。

“殷勤问安外,湘岸采诗灵。”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之情,以及希望通过写诗来寄托自己的思念和祝福。"殷勤"二字突出了诗人的真挚与关切,而"湘岸采诗灵"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文学才华的展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离别的不舍与深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无限眷恋之情,以及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心灵交流的一种愿望。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送休师归长沙宁觐

高堂亲老本师存,多难长悬两处魂。

已说战尘消汉口,便随征棹别荆门。

晴吟野阔无耕地,晚宿湾深有钓村。

他日更思衰老否,七年相伴琢诗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冰禅再往湖中

行心宁肯住,南去与谁群。

碧落高空处,清秋一片云。

穿林瓶影灭,背雨锡声分。

应笑游方久,龙钟楚水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送刘秀才归桑水宁觐

归和初喜戢戈矛,乍捧乡书感去留。

雁序分飞离汉口,鸰原骞翥在鳌头。

家邻紫塞仍千里,路过黄河更几州。

应到高堂问安后,却携文入帝京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刘秀才往东洛

羡子去东周,行行非旅游。

烟霄有兄弟,事业尽曹刘。

洛水清奔夏,嵩云白入秋。

来年遂鹏化,一举上瀛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