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阙下情偏已绝稀,天涯身远复相依。
庭花每对从容落,夜烛多同笑语归。
君子是行应柏署,鄙人何望即柴扉。
青云若遇交亲话,白璧无心待发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薛能的《送判官赴京》,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深厚的情谊。开篇“阙下情偏已绝稀,天涯身远复相依”两句描绘出一种物是人非、故人重逢的哀愁与喜悦。"阙下"指城门之下,是古代文人送别常用之处;"情偏已绝稀"表明往昔的情谊已经日渐稀薄,朋友之间的联系不如从前;"天涯身远复相依"则是在强调尽管彼此相隔遥远,但心灵上却又紧密相连。
接着“庭花每对从容落,夜烛多同笑语归”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象和氛围。"庭花每对从容落"形象地展示了春天的花朵纷纷扬扬,而"夜烛多同笑语归"则传达了一种温馨与欢乐,尽管是在夜色中,但依旧有着共同点燃的灯火和流淌的欢声笑语。
"君子是行应柏署,鄙人何望即柴扉"两句表明诗人对于友人的赞许,同时也表现出自己渺小与不被重视的心态。"君子"指的是品德高尚之人,这里特指赴京的判官;"应柏署"是说他将要去往的地点,如同古代圣贤居住的柏阁;"鄙人何望即柴扉"则是诗人自谦,觉得自己不配拥有高远的期盼,只能在简陋的小屋中等待。
最后,“青云若遇交亲话,白璧无心待发挥”两句传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期待。"青云若遇交亲话"表明诗人希望能够像青云般偶然相遇,交流彼此的心声;"白璧无心待发挥"则是用宝石比喻自己的文采,不需要刻意雕琢,只需等待时机自然展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和内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贵与不舍,以及对于自身处境的自谦和期待。
不详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羡君归去五峰前,往往星河实见仙。
麦垄夏枯成废地,枣枝秋赤近高天。
山泉饮犊流多变,村酒经蚕味可怜。
曾约道门终老住,步虚声里寄闲眠。
南朝才子尚途穷,毕竟应须问叶公。
书剑伴身离泗上,雪风吹面立船中。
家园枣熟归圭窦,会府槐疏试射弓。
相顾日偏留不得,夜深聊欲一杯同。
边城官尚恶,况乃是羁游。
别路应相忆,离亭更少留。
黄沙人外阔,飞雪马前稠。
甚险穹庐宿,无为过代州。
长安那不住,西笑又东行。
若以贫无计,何因事有成。
云峰天外出,江色草中明。
谩忝相于分,吾言世甚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