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辰岁人日作,时闻黄河已复北流,老臣旧数论此,今斯言乃验(其一)

老去仍栖隔海村,梦中时见作诗孙。

天涯已惯逢人日,归路犹欣过鬼门。

三策已应思贾让,孤忠终未赦虞翻。

典衣剩买河源米,屈指新篘作上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年迈仍然居住在海外的村庄,梦中时常遇见写诗的子孙。
在遥远的地方已经习惯了过春节,回家的路上还欣喜能经过鬼门关。
心中已有了像贾让那样的三条策略,但孤独的忠诚始终未被赦免。
典当衣物剩下的钱只够买河源的米,期待着新酿的酒在元宵节时享用。

注释

老去:年迈。
仍:仍然。
栖:居住。
隔海村:海外的村庄。
梦中:梦中。
时见:时常遇见。
作诗孙:写诗的子孙。
天涯:遥远的地方。
已惯:已经习惯。
逢人日:过春节。
归路:回家的路。
犹欣:还欣喜。
鬼门:鬼门关。
三策:三条策略。
已应思:心中已有。
贾让:古代的贤臣。
孤忠:孤独的忠诚。
未赦:未被赦免。
虞翻:古代忠臣。
典衣:典当衣物。
剩买:剩下的钱买。
河源米:河源的米。
屈指:计算。
新篘:新酿的酒。
作上元:在元宵节时享用。

鉴赏

诗中蕴含着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老去仍栖隔海村,梦中时见作诗孙"两句,表现了诗人晚年依然居住在远离故土的地方,对故乡的思念之深。在梦中与诗歌为伴,是对自己过往文学生活的一种怀念。

"天涯已惯逢人日,归路犹欣过鬼门"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的向往,即便是到了非常边远之地,也依然期待着能够回归平静简单的生活。这里的“鬼门”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天门地户,意象极其遥远而且艰难。

"三策已应思贾让,孤忠终未赦虞翻"两句中,“三策”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些重要决策,而“思贾让”则可能暗示着对古人贾谊的思考。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与信义的不懈追求,即便是在时代变迁和个人遭遇挫折的情况下,也未曾放弃过这些高尚的情操。

"典衣剩买河源米,屈指新篘作上元"两句,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的描述,如购买粮食、编织工具等,展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清贫与自给自足,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屈指"即用手指计算时间,是一种古老的计时方式。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情感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晚年依然关注国家大事、怀念过往生活并坚守个人的道德信仰。这种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深切情感,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主题,也是苏轼个性化表达的一种体现。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庚辰岁人日作,时闻黄河已复北流,老臣旧数论此,今斯言乃验(其二)

不用长愁挂月村,槟榔生子竹生孙。

新巢语燕还窥砚,旧雨来人不到门。

春水芦根看鹤立,夕阳枫叶见鸦翻。

此生念念随泡影,莫认家山作本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予自漉之,且漉且尝,遂以大醉,二首(其一)

自拨床头一瓮云,幽人先已醉浓芬。

天门冬熟新年喜,曲米春香并舍闻。

菜圃渐疏花漠漠,竹扉斜掩雨纷纷。

拥裘睡觉知何处,吹面东风散缬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予自漉之,且漉且尝,遂以大醉,二首(其二)

载酒无人过子云,年来家酝有奇芬。

醉乡杳杳谁同梦,睡息齁齁得自闻。

口业向诗犹小小,眼花因酒尚纷纷。

点灯更试淮南语,泛溢东风有縠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追和戊寅岁上元

春鸿社燕巧相违,白鹤峰头白板扉。

石建方欣洗牏厕,姜庞不解叹蟏蝛。

一龛京口嗟春梦,万炬钱塘忆夜归。

合浦卖珠无复有,当年笑我泣牛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