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明天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

注释

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后来即于清明前一日为寒食。
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
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
明朝(zhāo):明天。
子推:介子推,春秋时人。
介子推即与其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
文公遍寻他不见,便焚山求索,结果被烧死。
后人为纪念他,于寒食节日不举烟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日的景象,花开满枝,但诗人心中却充满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二月江南花满枝"一句通过鲜明的季节感和地域特征,勾勒出一个生机勃勃的画面,同时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紧接着的"他乡寒食远堪悲"表达了诗人在异乡过着无烟之火、缺少温暖和欢乐的生活,"寒食"作为古代清明节吃冷食的习俗,在这里不仅是对节令的描写,更蕴含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困境的哀伤。

"贫居往往无烟火"一句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生活中的困苦,"无烟火"象征着生活的艰难和温馨气氛的缺失。最后,"不独明朝为子推"这一句透露出诗人的深沉感慨,他将自己的遭遇与历史上的类似事件相联系,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人的悲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景物和内心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外地漂泊、怀乡以及生活困顿的复杂情感。同时,诗中的意象运用和语言表达都极富表现力,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收录诗词(17)

孟云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30岁后始举进士。肃宗时为校书郎。存诗17首。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为杜甫、元结所推重。与杜甫友谊笃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华州司公参军,行前夜饮话别,并以诗相赠,即《酬》。同年冬,他们在洛阳相遇,同到刘颢家中畅饮。杜甫又写了《冬末以事之东郊,城湖东遇,复归刘颢宅宿,饮宴散因为醉歌》一诗,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

  • 字:升之
  • 籍贯:山东平昌(今山东商河西北)
  • 生卒年:725-781

相关古诗词

伤时二首(其一)

太空流素月,三五何明明。

光耀侵白日,贤愚迷至精。

四时更变化,天道有亏盈。

常恐今夜没,须臾还复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途中寄友人

昔时闻远路,谓是等闲行。

及到求人地,始知为客情。

事将公道背,尘绕马蹄生。

傥使长如此,便堪休去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行行且游猎篇

少年多武力,勇气冠幽州。

何以纵心赏,马啼春草头。

迟迟平原上,狐兔奔林丘。

猛虎忽前逝,俊鹰连下韝。

俯身逐南北,轻捷固难俦。

所发无不中,失之如我雠。

岂唯务驰骋,猗尔暴田畴。

残杀非不痛,古来良有由。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杂曲歌辞.古别离

朝日上高台,离人怨秋草。

但见万里天,不见万里道。

君行本迢远,苦乐良难保。

宿昔梦同衾,忧心常倾倒。

含酸欲谁诉,展转伤怀抱。

结发年已迟,征行去何早。

寒暄有时谢,憔悴难再好。

人皆算年寿,死者何曾老。

少壮无见期,水深风浩浩。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