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晚菊三首(其三)

荒凉篱落露华清,菊为重阳特地荣。

奔竞斗心知戒在,疏迟懒性习闲成。

偿秋为子添秋兴,见晚知谁恨晚英。

赖有南山陪旧望,悠然目极与云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荒芜篱笆上露水清冷,菊花为了重阳特意盛开。
争名夺利之心应有所收敛,懒散悠闲的习惯已养成。
为了秋天,我为你增添了几分秋意,看到傍晚,才明白谁在遗憾未老。
幸好有南山陪伴旧日的期望,放眼望去,与云齐高,心境悠然。

注释

荒凉:形容环境寂静、无人烟。
篱落:简陋的篱笆,代指乡村或田园。
露华清:露水清新,形容清晨或秋季的清凉景象。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传统节日,有赏菊习俗。
特地:特别,特意。
奔竞:追逐竞争。
戒:警惕,约束。
疏迟:疏懒,不积极。
秋兴:秋天的情感或思绪。
恨晚英:遗憾自己年老,晚英指晚开的菊花。
南山:泛指南方或远处的山,古人常以此寄托理想。
旧望:过去的期望或理想。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廖行之的《和晚菊三首(其三)》描绘了一幅秋日篱笆边菊花盛开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淡泊的意境。"荒凉篱落露华清",寥寥数语便勾勒出秋夜的寂静与菊花在寒露中清冷而孤傲的姿态。"菊为重阳特地荣",点明了菊花在重阳节这个传统时节能独放异彩,显示出其坚韧的生命力。

"奔竞斗心知戒在,疏迟懒性习闲成",诗人以菊花的特性寓言,借物喻人,表达对世俗竞争的戒备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偿秋为子添秋兴",菊花的盛开仿佛在回应秋天的召唤,给诗人带来更多的秋意和诗兴。"见晚知谁恨晚英",晚开的菊花虽晚,却无遗憾,反而引人欣赏其独特的美。

最后两句"赖有南山陪旧望,悠然目极与云平",诗人将视线投向远方的南山,与天际的云层齐平,表达了他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整首诗通过晚菊的形象,传达出诗人超脱尘世、享受宁静生活的态度。

收录诗词(451)

廖行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 字:天民
  • 号:省斋
  • 籍贯: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
  • 生卒年:1137~1189

相关古诗词

和晚菊三首(其二)

何事秋光老更清,故应有菊占秋荣。

后来汉陛知薪积,晚出商山叹翼成。

三径惟将松比操,东篱那为酒含英。

纷纷红紫随时好,臆对西风诉不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晚菊三首(其一)

羁寓穷秋几许清,晚芳犹尔亦何荣。

东篱旧岂论馀子,三径今应愧老成。

气味耐堪供饮兴,登临那得厕群英。

节华要是丈人行,俗眼谁知省屈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曾知运寄兄诗二首(其二)

忠孝蝉联萃一门,雁行相望款天阍。

青云有弟先行志,蓝绶今兄亦拜恩。

肘印一时饶季子,风雩千载见诸孙。

二难金玉交辉映,出处相高德义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和曾知运寄兄诗二首(其一)

得丧区区指屈伸,褰裳归去楚江滨。

莼鲈到底秋风美,牛斗依然夜气新。

满壑烟霜供啸傲,传家诗礼照清贫。

不须变姓吴门隐,自有相从化鹤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