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拟古九首(其三)

白日忽已晚,流光薄西隅。

老人闭关坐,惨惨意不舒。

日月我户牖,天地吾室庐。

自非夺元化,此中宁久居。

今夕复何夕,凉月满平芜。

悠悠望去途,叹息将焉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感慨。首句"白日忽已晚,流光薄西隅",以白日迅速西沉,暗示岁月匆匆,光阴易逝。接着,"老人闭关坐,惨惨意不舒",通过老人的形象,表达出诗人面对时光荏苒时内心的无奈与落寞。

"日月我户牖,天地吾室庐",诗人将自己比作日月在窗户间流转,天地是自己的居所,形象地展示了他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揭示了他对生命短暂的深刻认识。"自非夺元化,此中宁久居",表达了诗人意识到人力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感叹自己不能长久停留在这无常的世界。

最后两句"今夕复何夕,凉月满平芜",以清凉的月色映照荒芜的大地,渲染出一种寂寥的氛围,诗人发出"悠悠望去途,叹息将焉如"的疑问,对未来之路充满迷茫和叹息。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体现了元末明初诗人戴良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深深哀叹。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和陶渊明拟古九首(其四)

我昔年少时,高视隘八荒。

惟思涉险道,谁能戒垂堂。

南辕与北轨,所历何杳茫。

一旦十年后,尽化争战场。

岂无英雄士,几人归北邙。

抚此重长叹,壮志失轩昂。

敛退就衡宇,蹙蹙守一方。

往事且弃置,身在亦奚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陶渊明拟古九首(其五)

圭玷犹足磨,甑堕不可完。

素行有一失,诚负头上冠。

孔门诸弟子,贤者是曾颜。

超然季孟中,穷达了不关。

我尝慕其人,相从叩两端。

形影忽不及,咄咄指空弹。

取琴置膝上,以之操孤鸾。

寸心固云苦,中有千岁寒。

形式: 古风

和陶渊明拟古九首(其六)

天运相寻绎,世道亦如兹。

王孙泣路旁,宁似开元时。

所以古达人,是心无磷缁。

弁髦视轩冕,草泽去不疑。

西方有一士,与世亦久辞。

介然守穷独,富贵非所思。

岂不瘁且艰,道胜心靡欺。

恨无史氏笔,为君振耀之。

谁是知音者,请试弦吾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陶渊明拟古九首(其七)

劝君勿沉忧,沉忧损天和。

尊中有美酒,胡不饮且歌。

我观此身世,变幻一何多。

无相亦无坏,信若空中花。

戚戚以终老,君今其奈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