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见说东园好,能消北客愁。虽非吾土且登楼,行尽江南南岸,此淹留。

短日明枫缬,清霜暗菊球。流年回首付东流,凭仗挽回潘鬓,莫教秋。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翻译

东园的风景非常美,今日一见果真如此,能消除我心中的愁闷。我虽然不是本乡本土的人,但是登上楼台一看,这是我游遍江南之地从未见到过的美景。正是因为东园美丽的风景才把我留在了这里。
日照短的秋天,鲜明的枫叶如织锦。清白的秋霜降下后,深暗色的菊花卷缩成一个球团了。回顾我的青春年华已交给东去的流水了。借助潘安的能耐,延缓我双鬓发白,不要让它像秋景那样衰败。

注释

见说:见了后才说,这里指亲身感受。
东园:江苏仪真风景园林。
原为州之监军废营。
北客:苏轼自谓。
因仪真在宋都开封之南,故自称“北客”。
吾土:自己的故乡,故地。
行尽:游遍,游完。
此淹留:我在仪真东园才真羁留,逗留。
短日:冬至后,白昼一天天地短起来。
缬:染有彩纹的丝织品。
流年:光阴。
付东流:付给东流水一去不复返了。
凭仗:借助。
挽回潘鬓:留住潘岳那样的鬓发。
潘岳:潘郎:即潘安,又名潘岳。
莫教秋:不要让它像秋景那样衰败。

鉴赏

这首《南歌子》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以游赏江南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感慨的情感。首句“见说东园好”描绘了东园的美好,暗示诗人被其吸引,想要借此消解北地客居的愁绪。接着,“虽非吾土且登楼”表达了虽然不是故乡,但诗人仍登高远眺,享受异乡的美景。

下片“短日明枫缬,清霜暗菊毬”细致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夕阳映照下的枫叶如彩绸,而菊花在清霜中显得更加鲜艳,展现了季节的变换之美。最后两句“流年回首付东流。凭仗挽回潘鬓、莫教秋”,诗人感叹岁月如流水般逝去,希望能留住青春,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忧虑和对青春的留恋。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寓情,通过描绘江南秋色,抒发了诗人对时光与人生的深深感慨,体现了苏轼豪放洒脱又不乏细腻情感的文风。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形式: 词牌: 木兰花令

浣溪沙

几共查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木奴何处避雌黄。

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含滋嚼句齿牙香。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咏橘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绍圣元年十月二十三日与程乡令侯晋叔、归善簿谭汲同游大云寺。野饮松下,乃设松黄汤,作此阙。余近酿酒。名之曰万家春。盖岭南万户酒也

罗袜空飞洛浦尘。锦袍不见谪仙人。

携壶藉草亦天真。

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

醉归江路野梅新。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