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其二)

翠鸳双穗冷。莺声唤转,春风芳景。

花涌□香,此度徐妆偏称。

水月仙人院宇,到处有、西湖如镜。烟岫暝。

纤葱误指,莲峰篁岭。

料想小阁初逢,正浪拍红猊,袖飞金饼。

楼倚斜晖,暗把佳期重省。

万种惺忪笑语,□一点、温柔情性。钗倦整。

盈盈背灯娇影。

形式: 词牌: 玉漏迟

翻译

绿色鸳鸯鸟的双穗在冷风中摇曳,黄莺的歌声唤醒了春天的景色。
花朵散发着香气,这次的装扮特别适合她。
水月仙女的居所,到处都像西湖一样宁静如镜,烟雾缭绕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朦胧。
纤细葱郁的竹林让人误以为是莲花峰或篁岭。
想象中初次在小阁相遇,正是海浪拍打着红色的香炉,衣袖间飘落金色的饼状物。
倚靠在夕阳下,悄悄回忆起美好的约定。
无数的笑声和温柔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只有一点点,是如此的甜蜜。
钗子疲倦地整理,她背对着灯光,留下娇美的身影。

注释

翠鸳:绿色鸳鸯鸟。
冷:寒冷。
莺声:黄莺的鸣叫声。
徐妆:精心的装扮。
西湖如镜:形容湖面平静如镜。
烟岫:云雾缭绕的山峰。
纤葱:细长而葱郁的竹子。
莲峰:似莲花的山峰。
红猊:红色的香炉。
金饼:可能指金色的装饰物。
佳期:美好的约会时刻。
万种:众多。
盈盈:姿态美好。
背灯:背对灯光。

鉴赏

这首《玉漏迟·其二》是宋代词人蒋捷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湖光山色与闺阁情思交织的画面。开篇“翠鸳双穗冷”以翠鸳(翡翠鸟)和冷穗形象,暗示了春天的清新与寂静。接着,“莺声唤转,春风芳景”通过莺啼和春风,展现出生机盎然的春意。

“花涌□香,此度徐妆偏称”描绘了花朵盛开,香气四溢,女子精心打扮,与美景相得益彰。“水月仙人院宇,到处有、西湖如镜”则将视线转向湖面,如镜般的西湖映照着仙人般的女子,增添了神秘与宁静的氛围。

“烟岫暝。纤葱误指,莲峰篁岭”进一步描绘了山峦的朦胧美,可能是指女子在烟雾缭绕中迷失方向,误以为是莲峰或篁岭,增添了迷离之感。

下片转入对闺阁生活的描写,“小阁初逢”、“浪拍红猊”、“袖飞金饼”等细节描绘了女子与心上人在阁中初次相遇的情景,温馨而富有生活气息。夕阳西下时,他们回忆起美好的时光,轻声细语,透露出温柔的情感。

“万种惺忪笑语,□一点、温柔情性”表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即使在慵懒的时刻,也充满了甜蜜。最后,“钗倦整。盈盈背灯娇影”以女子整理发钗、背灯而立的娇俏身影收尾,留下无限遐想。

整体来看,蒋捷的这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细腻,通过自然景色与闺阁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爱情的温馨。

收录诗词(95)

蒋捷(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 字:胜欲
  • 号:竹山
  • 籍贯: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
  • 生卒年:约1245~1305后

相关古诗词

玉漏迟(其一)寿东轩

客窗空翠杪。前生饮惯,长生琼醥。

回首红尘,换了□花幰草。

隔水神仙洞府,但只有、飞霞能到。谁信道。

西风送我,还陪清啸。缥渺。

柳侧双楼,正绣幕围春,露深烟悄。

鱼尾停时,雪上鬒云犹少。

醉傍芙蓉自语,愿来此、年年簪帽。青屿小。

鹤立淡烟秋晓。

形式: 词牌: 玉漏迟

白苎

正春晴,又春冷,云低欲落。

琼苞未剖,早是东风作恶。

旋安排、一双银蒜镇罗幕。幽壑。

水生漪,皱嫩绿、潜鳞初跃。

愔愔门巷,桃树红才约略。

知甚时,霁华烘破青青萼。忆昨。

□□□□,引蝶花边,近来重见,身学垂杨瘦削。

问小翠眉山,为谁攒却。

斜阳院宇,任蛛丝罥遍,玉筝弦索。

户外惟闻,放剪刀声,深在妆阁。

料想裁缝,白苎春衫薄。

形式: 词牌: 白苧

如梦令

夜月溪篁鸾影。晓露岩花鹤顶。

半世踏红尘,到底输他村景。村景。村景。

樵斧耕蓑渔艇。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行香子.舟宿兰湾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送春归、客尚蓬飘。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料芳悰、乍整还凋。待将春恨,都付春潮。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

形式: 词牌: 行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