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珠亭春望

岸柳舞毵毵,春醲物象酣。

烟云分极浦,舟楫聚回潭。

上水鱼千万,眠沙雁两三。

遥怀无可奈,长是寄城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岸边的柳树轻轻摇曳,春天的气息浓厚,万物都沉醉其中。
烟雾和云彩在远处的水边交织,船只聚集在回旋的深潭中。
上游的水中游鱼无数,沙滩上只有两三只睡着的大雁。
远方的思念无法寄托,常常只能寄予城南的回忆。

注释

岸柳:岸边的柳树。
舞毵毵:轻轻摇曳的样子。
春醲:春天气息浓厚。
物象:万物。
酣:沉醉。
烟云:烟雾和云彩。
极浦:远处的水边。
舟楫:船只。
聚:聚集。
回潭:回旋的深潭。
上水:上游。
鱼千万:无数的鱼。
眠沙雁:睡在沙滩上的大雁。
两三:两三只。
遥怀:远方的思念。
无可奈:无法寄托。
长是:常常是。
城南:城南方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风光图。诗人站在岸边,观赏着柳树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用“舞毵毵”形容其轻柔自如之态。同时,诗人提到“春醲物象酣”,暗示了一种季节更迭、万物复苏的氛围。

下片则描写了自然景观,“烟云分极浦”,表现出水天一色的迷离美;“舟楫聚回潭”,则是对静谧湖泊中船只聚集的生动刻画。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到了“上水鱼千万”,展现了春季水域生物繁盛的景象,以及“眠沙雁两三”,捕捉到几只大雁躺卧在沙滩上的宁静瞬间。

最后两句“遥怀无可奈,长是寄城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排遣的愁绪,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力感,只能将这份情感长久地留在城南。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写,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忧伤,是一篇融合了自然美和个人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张中允先生挽诗三首(其三)

文行俱高妙,声名五十秋。

君恩来草泽,子舍上瀛洲。

有相身须尽,无谁泪不流。

庭前云盖石,长伴影堂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张中允先生挽诗三首(其二)

乡校咨模范,闺门慕典刑。

爱看高士传,欲注净名经。

素节标家牒,芬情勒冢铭。

近谁瞻碧落,应见少微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张中允先生挽诗三首(其一)

善颂堂中客,华严会里人。

生为天所祐,没与佛相亲。

祖送逾千两,哀号动四邻。

宜祠瑞筠社,永配蜀江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张次公太博归阆中

制诏频来试玉京,清途犹自滞豪英。

策高三道竟何用,恩拜二亲方尔荣。

嵇阮襟怀终旷达,仪秦才术本纵横。

阆中胜事知无限,且向城南烂漫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