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淮南将

何事淮南将,功高业未成。

风涛辞海郡,雷雨镇山营。

度碛黄云起,防秋白发生。

密机曾制敌,忧国更论兵。

塞色侵旗动,寒光锁甲明。

自怜心有作,独立望专征。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为何淮南的将领,功勋卓著却事业未竟?
他告别风急浪高的海滨要塞,如雷雨般威震山间军营。
穿越沙漠时黄沙漫天,守卫边疆时华发渐生。
他曾用精密的计谋克制敌人,为国忧虑更擅长讨论军事策略。
边塞的景色随着战旗摇动,寒冷的光芒使铁甲闪耀。
他独自站立,怜惜心中有志向未展,期盼能独当一面征战四方。

注释

何事:为什么。
淮南将:指位于淮南地区的将领。
功高:功绩很高。
业未成:事业没有完成。
风涛:风急浪高的海面,比喻艰难的环境。
海郡:海滨的要塞或地区。
雷雨:形容其威力如雷雨般震撼。
镇山营:在山中驻扎的营地,象征稳固的防御。
度碛:穿越沙漠地带。
黄云:指沙漠中扬起的沙尘如同黄色的云。
防秋:古代北方边防秋天加强警戒以防入侵。
白发生:指年岁已高,头发变白。
密机:精密的计谋或策略。
制敌:克制或战胜敌人。
忧国:为国家忧虑。
论兵:讨论军事策略。
塞色:边塞的景色。
侵旗动:旗帜随风飘动,似乎与边塞景色融为一体。
寒光:冷兵器的光泽。
锁甲明:铁甲在光线下显得格外明亮。
自怜:自我怜悯,这里指对自己的境遇感到不满足。
心有作:心中有作为或大志未展。
独立:独自站立,也指独立不倚的精神状态。
望专征:期望能独自领兵出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领在边疆地区的英勇与孤独,以及他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首句“何事淮南将,功高业未成”表明淮南将军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赫的战绩,但他的使命尚未完成,这反映出战争的艰巨和任务的紧迫。

接着,“风涛辞海郡,雷雨镇山营”用宏大的自然景象来衬托将领在边疆的孤立无援,以及他面对严峻环境的坚守。这里的“海郡”、“山营”都是边疆地区的代称,通过“风涛”和“雷雨”的描写,渲染出战争的激烈和自然环境的恶劣。

诗中的“度碛黄云起,防秋白发生”则是对将军在边境上执勤守卫的情形进行描绘。“度碛”意指越过沙漠,“黄云起”表明了战争的紧张气氛;“防秋”意味着准备抵御敌人的入侵,而“白发生”则是对将军严密警戒状态的写照。

“密机曾制敌,忧国更论兵”显示出将领在战略上高度机智,同时也深感国家的重托,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防御和进攻。这里的“密机”指的是秘密的策略,“忧国”则是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下一句“塞色侵旗动,寒光锁甲明”继续强调边疆战争的紧张气氛。“塞色”即边境的颜色,暗示着战争带来的荒凉;“侵旗动”表达了敌人的威胁和战斗的激烈;“寒光锁甲明”则是对将军严密防守状态的描绘,显示出他们准备迎战的决心。

最后,“自怜心有作,独立望专征”展现了诗人对于这位淮南将领的同情和赞赏之情。“自怜”意味着诗人对将军命运的理解与感慨;“心有作”则表明诗人的内心活动,对于将军孤独坚守的情形深有所感;“独立望专征”则是对淮南将领坚定意志和勇敢行为的一种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运用,以及对战争紧张氛围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边疆将士孤独与英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反映出战时社会的紧迫感和英雄人物的悲壮色彩。

收录诗词(174)

马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 字:虞臣
  • 籍贯:唐定州曲阳(今陕西省华县)
  • 生卒年:799—869

相关古诗词

下第寄友人

金门君待问,石室我思归。

圣主尊黄屋,何人荐白衣。

年来御沟柳,赠别雨霏霏。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夕次淮口

天涯秋光尽,木末群鸟还。

夜久游子息,月明岐路闲。

风生淮水上,帆落楚云间。

此意竟谁见,行行非故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广陵曲

葱茏桂树枝,高系黄金羁。

叶隐青蛾翠,花飘白玉墀。

上鸣间关鸟,下醉游侠儿。

炀帝国已破,此中都不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征妇叹

稚子在我抱,送君登远道。

稚子今已行,念君上边城。

蓬根既无定,蓬子焉用生。

但见请防胡,不闻言罢兵。

及老能得归,少者还长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