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山寺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首句“偶穿谢屐邀东阳”,以谢灵运的典故开篇,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接着,“踏破烟霞到上方”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景色,仿佛穿越了层层烟雾,最终到达了山顶的寺庙。
“远水波平缣素展,遥山雪尽画图张”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远处的水面比作展开的素绢,山峦在雪化之后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铺展开来,展现了山水之美。接下来,“旋生蕙叶沿幽涧,未有花枝出矮墙”则转向对山中植物的描写,蕙叶沿着幽深的山涧生长,花枝虽未完全绽放,却已透露出生机。
“冉冉翠眉舒弱柳,盈盈青眼缀条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植物的姿态,弱柳轻柔地垂下翠绿的枝条,条桑上点缀着盈盈的青眼(指嫩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随后,“云庵共访霜眉老,瓦鼎初然柏子香”两句,转而写到了寺庙内的景象,与老僧共访,瓦鼎中燃起的柏子香,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书史满前真脱洒,轩窗无处不清凉”表现了寺庙内丰富的文化气息和清雅的环境,书卷满桌,窗外的景致清凉宜人。接下来,“南枝玉蕾标容瘦,北苑云凝气味长”两句,继续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南枝上的玉蕾显得清瘦而优雅,北苑的云气则增添了深远的气息。
“涤砚探题皆白雪,调琴奏曲尽清商”则展示了诗人与友人在寺庙内的活动,洗砚时的墨迹如白雪般纯净,弹琴时的旋律悠扬清越。最后,“三分春色行将半,一月人生笑上常”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春天的三分之一已经过去,人生的岁月也如同常笑一般,充满了乐观与豁达。
“莫羡蒿藜承雨露,自矜松柏耐冰霜”两句,借物喻人,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即使面对生活的风雨,也要像松柏一样坚强。接下来,“利途波浪从教险,人世荣枯未可量”则提醒人们,追求名利的道路虽然充满风险,但人生的变化无法预测,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寺庙生活以及人生哲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