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樊文渊郎中四首(其二)

莫操齐门瑟,莫投光范书。

孔明有知己,自顾南阳庐。

蕴真玉混石,失势龙为鱼。

君看才名误,文园老相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对比,表达了对人才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真正知音难求的无奈。首先,“莫操齐门瑟,莫投光范书”两句,以“齐门瑟”和“光范书”作为隐喻,暗示了才华横溢却无人赏识的境遇。“齐门瑟”可能指的是齐国的音乐家,而“光范书”可能与古代的文学作品或文人有关,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被埋没的才华和无人问津的孤独感。

接着,“孔明有知己,自顾南阳庐”两句,通过三国时期诸葛亮的例子,强调了遇到真正理解自己价值的知音的重要性。诸葛亮在南阳隐居,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才得以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遇到知音对于人才发展的重要性。

“蕴真玉混石,失势龙为鱼”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才华比作珍贵的玉石,但在不公正的环境中,即使再珍贵也难以展现其价值,甚至沦落为普通的石头。同时,将有才能的人比作失去力量的龙,比喻他们在失去权力或机会时,只能像普通的鱼一样生活,无法发挥自己的潜力。

最后,“君看才名误,文园老相如”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才华与名声之间的矛盾。通过引用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例子,说明即使拥有卓越的才华,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名声的误导)而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最终只能像年老的文园文学家一样,饱含遗憾地度过余生。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人才在社会中的处境,以及遇到真正知音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才往往难以得到公正评价和使用的问题。

收录诗词(471)

董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 号:一槎
  • 籍贯:上海

相关古诗词

次韵樊文渊郎中四首(其三)

堂前可栽竹,墙下可树桑。

更祈广阡陌,稼苗无害伤。

治生丧乱后,真如反屠羊。

富贵非所愿,淳风仰羲皇。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次韵樊文渊郎中四首(其四)

东家哭未已,西家复悲啼。

出门问何故,役夫行别妻。

少壮既从役,谁当荷锄犁。

归来掩空室,念此常栖栖。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晚翠轩

远山沐新雨,秀色如淀泼。

红衔日半边,紫带烟一抹。

浮看衣欲染,浅讶眉初刷。

彼美轩中人,相望眼开豁。

形式: 古风

次韵答林彦恭并柬王参议二首(其一)

二卵疑苟变,五皮致百里。

用舍各听天,在人何愠喜。

求全造物病,凿窍混沌死。

营营彼何为,万事同一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