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自漕司试院到桐庐晚偶成

归棹便风溯古流,一杯独酌兴悠悠。

夕阳蘸水金窝沸,暮霭笼山紫幕浮。

牧笛村村分路入,渔帆浦浦带烟收。

丹青此处难为手,更有羁情不奈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乘船顺风逆流而上,独自饮酒兴致浓厚。
夕阳低垂水面如金色酒窝翻滚,暮色笼罩山峦,紫气蒸腾如幕降临。
乡村间笛声随小路四散,渔船上烟雾缭绕渐渐收拢。
此处美景难以用画笔描绘,更何况心中羁旅之情更添秋意的无奈。

注释

归棹:归舟。
便风:顺风。
溯:逆流而上。
独酌:独自饮酒。
夕阳:傍晚的太阳。
蘸水:低垂触碰水面。
金窝沸:金色的酒窝状波纹。
暮霭:傍晚的雾气。
牧笛:乡村牧童吹的笛子。
村村:处处。
渔帆:渔船上的帆。
浦浦:水边的码头。
丹青:绘画。
羁情:羁旅的情感。
不奈:无法忍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傍晚时分返回家乡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淡远而又不失忧国忧民的情怀。开篇两句“归棹便风溯古流,一杯独酌兴悠悠”中,“归棹”指的是划船归来,“一杯独酌”则表明诗人在享受孤独的美好,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悠然自得之情。第三、四句“夕阳蘸水金窝沸,暮霭笼山紫幕浮”生动地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色,“夕阳蘸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而“暮霭笼山”和“紫幕浮”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牧笛村村分路入,渔帆浦浦带烟收”展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描绘,“牧笛”和“渔帆”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用以表达对平静生活的追求。最后两句“丹青此处难为手,更有羁情不奈秋”则流露出诗人面对壮丽景色时,内心深处的无限感慨和悲秋之情。“丹青”指的是绘画中的红绿颜料,用以比喻诗人对这景色的赞美之情难以用笔墨表达,而“羁情不奈秋”则是诗人面对秋天的到来,感到一种无可奈何的忧郁,这里的“秋”字既有自然界季节更迭的意象,也蕴含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280)

杜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戊寅夏和赵十七兄招提偶作

故山携手惬心期,里社从游即旧规。

十雨五风深望岁,一尊重会只催诗。

多君格力开坛社,得句精神见睫眉。

匹马秋风思远道,此盟常恐忆它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玉壶即事

雨过条风着柳芽,淡黄浅绿嫩如花。

陂湖漾漾初侵路,蜂燕纷纷各理家。

带郭园林仙苑近,送春船舫绣帘遮。

芸窗倦倚何山翠,暖霭轻笼日脚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伏蒙赐和复用韵二章拜呈可谓出丑衒媸惟自叙鄙怀并以见区区敬慕之意姑惟教之是所愿也(其二)

学道辛勤历万艰,精神见性本无还。

齐眉自可供瓢乐,携手何须去鹿山。

谓介谓通非所在,不夷不惠处其间。

自怜尘俗心犹在,即席抠衣愿少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伏蒙赐和复用韵二章拜呈可谓出丑衒媸惟自叙鄙怀并以见区区敬慕之意姑惟教之是所愿也(其一)

道在行藏自古艰,为贫偶出未能还。

一从举手遮西日,已恐移文在北山。

身入微官缰锁里,心惭大隐市朝间。

浮云富贵非吾事,便有功名亦等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