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游朴所作,名为《袁文谷尊人为渤海守州人祠之又以乡评祀于淮海》。诗中赞颂了袁文谷在渤海和淮海两地为官时的政绩与德行,以及后世对其的纪念与追思。
首联“朱蟠当日颂循良,月旦余风韵更长”开篇即赞扬了袁文谷在任期间的公正廉洁、体恤百姓,其美德如同朱玉般珍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声誉愈发显赫。
颔联“渤海重看龚氏治,淮阳复有郑公乡”进一步将袁文谷与历史上的名臣龚遂和郑当时相提并论,暗示其治理能力与两位先贤相当,再次强调了其卓越的执政才能。
颈联“芳祠两地蘋蘩合,遗事千秋竹帛光”描绘了袁文谷去世后,人们在两地为其修建祠堂,供奉祭品,其事迹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尾联“食报流辉曾未艾,象贤今已在岩廊”总结全诗,表达了对袁文谷功绩的肯定与怀念,认为他的德行与成就如同星辰般照亮历史,影响深远,如今已成为了后世效仿的典范,其形象屹立于历史的殿堂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高度赞扬了袁文谷的政绩与品德,展现了其对社会的积极贡献及其在后人心中的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