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东瓯别业寄秋云,平昔题桥墨尚存。
故郡曾登太守榻,上都频扫相君门。
挥毫月殿香盈袖,锡宴星津酒满樽。
归去吏民如问我,五年书命紫薇垣。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亿所作,名为《柳絮归缙云》。杨亿以其工整、典雅的文风著称,其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
诗中“东瓯别业寄秋云”一句,设定了秋日离别之情,"东瓯"可能指特定的地点,而"别业"则是离别之意,"寄秋云"则表现了将思绪托付于飘逸的秋云之中。
“平昔题桥墨尚存”一句,则表达了一种怀旧的情感。"平昔"指的是过去平静的时光,而"题桥墨尚存"则是说当年在桥上留下的墨迹还保存着,显示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珍视。
“故郡曾登太守榻”一句中,“故郡”指的是诗人的家乡,而“曾登太守榻”则表明诗人曾经到达过太守所居之地,这里的"榻"是坐卧的床褥,暗示了与官员交流的情景。
“上都频扫相君门”一句继续表现了诗人与当时高官频繁往来的情形。"上都"通常指的是京城或重要城市,而"频扫"则是频繁拜访之意,这里体现出诗人的交游广阔。
“挥毫月殿香盈袖”一句,描绘了诗人在明亮的月光中挥洒文字的情景。"挥毫"即执笔写作,而"月殿"则是一个虚构的场所,可能象征着高洁或理想之地,"香盈袖"则是指手中的墨香沁出,充满了衣袖。
“锡宴星津酒满樽”一句中,“锡宴星津”可能暗示了一种宴席的场合,而“酒满樽”则表达了丰盛的饮宴,"樽"是古代酒器,这里显示出诗人参与过的一次盛大的聚会。
最后,“归去吏民如问我,五年书命紫薇垣”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归家后,地方官员和百姓都来询问他的情况。"五年书命"可能指的是朝廷对某项事务的命令,而“紫薇垣”则是紫薇花之墙,或许象征着文学或学术的领域,这里诗人可能在表达自己对于国家政令或文化教育的贡献。
整首诗通过描绘个人经历和情感,展示了诗人对过去交游、政治生活以及个人文化追求的一种回顾与展望。
不详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好在碧坛湾,丛底度岁寒。
何堪栽凤律,祇好制鱼竿。
拂水烟稍润,含风剑叶攒。
芳荫聊奉庇,君试仰天看。
长洲连岁得贤君,十万人家煦若春。
激箭波狂浮画舸,散丝雨细逐朱轮。
郡斋诗石铺轻藓,公宴歌喉落暗尘。
未得休官作逋客,河梁归思满鲈莼。
莲塘带弋林,清吹涤烦襟。
泉咽犹鸣玉,台倾旧筑金。
僵桃虫自蠹,怪石藓交侵。
此夜悲秋客,烟蛩亦伴吟。
凉飔初拂衽,皓魄正当轩。
宿鸟林间定,流萤草际翻。
苍茫迷野色,嘲哳辩方言。
角罢重城掩,渔归别浦喧。
断蛩吟坏壁,寒杵出遥村。
树影成帷密,滩声激箭奔。
夜长风露冷,川迥水烟昏。
对景都无寐,冥心契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