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十二首(其九)

昔常好名山,五岳期遍历。

思见松与乔,再拜问仙液。

微生累妻子,常为饥冻役。

叹此血肉躯,何以生羽翼。

谅非金石同,服食竟何益。

不如安我常,百年任所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首句“昔常好名山,五岳期遍历”,诗人回忆自己过去对名山大川的热爱,希望能遍访五岳,表达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接着,“思见松与乔,再拜问仙液”,诗人想象着见到松树和乔木,向它们请教长生不老的仙丹,体现了对长寿的渴望。

然而,“微生累妻子,常为饥冻役”,诗人意识到自己因家庭责任而无法实现这些梦想,生活常常被饥饿和寒冷所困扰,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接下来,“叹此血肉躯,何以生羽翼”,诗人感叹自己的肉体无法像鸟儿一样飞翔,表达了对生命局限性的感慨。

最后,“谅非金石同,服食竟何益”,诗人认为自己并非如金石般坚硬,服用仙丹也无济于事,流露出对长生不老的怀疑。同时,“不如安我常,百年任所适”,诗人决定接受现实,顺应自然规律,让生命在一百年的时间里自由发展,表达了对生命的豁达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名山、长生不老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矛盾,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探索。

收录诗词(252)

梁寅(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 字:孟敬
  • 籍贯: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
  • 生卒年:1303——1389

相关古诗词

拟古十二首(其十)

云门辍清响,郑卫音方扬。

锦衣受垢污,不如练布良。

轩轩青云士,鸣玉升庙堂。

名高受谗毁,宠盛罹愆殃。

美女恶女仇,偏听奸以萌。

众口能铄金,况乃忘周防。

所以君子心,惟用德自将。

行行九折阪,戒哉衔橛伤。

形式: 古风

拟古十二首(其十一)

驱马出东郭,松林见高坟。

云是公侯葬,华表干层云。

岁月既已远,朽石生荆榛。

虺蛇或内蛰,狐狸当昼蹲。

生者歌其上,死者宁复闻。

感此长太息,浮生若飙尘。

惟当勖令德,千载逝犹存。

形式: 古风

拟古十二首(其十二)

我有太古琴,千载妙音续。

七弦何泠泠,听之非促遫。

一弹文王操,再弹宣父曲。

圣人宛见之,何由蹑其躅。

大道日以沦,浇诡驰众欲。

孰思障颓波,九州返淳俗。

夔龙为股肱,巢许遁岩谷。

穷通各有志,于我奚不足。

形式: 古风

鸡鸣

鸡鸣九街曙,喧喧多市声。

马似阴云度,尘随红日生。

自非守贫者,何以免营营。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