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十月二十三日大雪

秋成粟满仓,冬藏雪盈尺。

天意悯无辜,岁事了不逆。

谁言丰年中,遭此大泉厄。

肉好虽甚精,十百非其实。

田家有馀粮,靳靳未肯出。

闾阎但坐视,悯悯不得食。

朝饥愿充肠,三五本自足。

饱食就茗饮,竟亦安用十。

奸豪得巧便,轻重窃相易。

邻邦谷如土,胡越两不及。

闲民本无赖,翩然去井邑。

土著坐受穷,忍饥待捐瘠。

彼哉陶钧手,用此狂且愎。

天且无奈何,我亦长太息。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天的收获填满了仓库,冬天的积雪厚实如尺。
上天怜悯无罪的人,一年的农事按常理进行。
谁说丰收之年,却遭遇这样的大灾厄。
虽然食物看上去丰富,实际上分量不足。
农民家中有余粮,却吝啬不肯拿出来。
街巷人家只能旁观,饥饿的人们无法果腹。
早晨饥饿只求填饱肚子,三餐五顿本已足够。
饱餐后喝杯茶水,再多的食物又有何用。
奸猾之人乘机作乱,轻重交易失衡。
邻国粮食贱如尘土,我们的处境比不上胡越。
游手好闲之人无所事事,离开村落四处流浪。
原住民因贫困困守,忍饥挨饿等待救济。
那些掌握权柄的人,行事狂妄又固执。
天道似乎无可奈何,我也只能深深叹息。

注释

粟:谷物,这里指小米。
盈尺:形容积雪深厚。
悯:怜悯。
逆:违背,这里指违背自然规律。
丰年:丰收的年景。
大泉厄:严重的水灾或歉收。
肉好:比喻食物的质量。
十百:虚夸,表示数量多。
田家:农家。
馀粮:剩余的粮食。
闾阎:街巷,代指民间。
坐视:袖手旁观。
胡越:古代中国对南方和北方异族的泛称。
翩然:轻快的样子,这里指随意离去。
井邑:村落,社区。
陶钧:比喻掌握权柄的人。
狂且愎:狂妄固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丙戌十月二十三日大雪》,描绘了丰收之年却遭遇大雪灾害,粮食储备虽丰,富户却不愿施舍,贫苦百姓忍饥挨饿的景象。诗人对权贵的贪婪和自私,以及社会不公进行了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天灾无法抗拒的无奈和深深的忧虑。诗中“田家有余粮,靳靳未肯出”、“奸豪得巧便,轻重窃相易”等句,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和人性的冷漠。整体上,这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问题的讽喻诗。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东方书生行

东方书生多愚鲁,闭门诵书口生土。

窗中白首抱遗编,自信此书传父祖。

辟雍新说从上公,册除仆射酬元功。

太常弟子不知数,日夜吟讽如寒虫。

四方窥觇不能得,一卷百金犹复惜。

康成颖达弃尘灰,老聃瞿昙更出入。

旧书句句传先师,中途欲弃还自疑。

东邻小儿识机会,半年外舍无不知。

乘轻策肥正年少,齿疏唇腐真堪笑。

是非得失付它年,眼前且买先腾踔。

形式: 古风

冬至日作

羲和飞辔留不住,小儿逢节喜欲舞。

人言老翁似小儿,烝豚酿酒多为具。

颍川本自非吾乡,邻里十年成旧故。

谁令闭户谢往还,寿酒独向儿孙举。

饮罢跏趺闭双目,寂然自有安心处。

心安自谓无老少,不知须发已如素。

似闻钱重薪炭轻,今年九九不难数。

形式: 古风

冬至雪

旱久魃不死,连阴未成雪。

微阳九地来,颠风三日发。

父老窃相语,号令风为节。

讲武罢冬夫,畿甸休保甲。

累囚出死地,冗官去烦杂。

手诏可人心,吾君信明哲。

风频雪犹吝,来岁恐无麦。

天公听一言,惟幸早诛魃。

形式: 古风

北京送孙曼叔屯田权三司开坼司

人生不愿才,才士困奔走。

君为大农属,求暇更能否。

自我游魏博,相识恨未久。

谁言但倾盖,信有胜白首。

清晨坐风观,落日语凉牖。

棋精动如律,弓健不论斗。

旁观我不能,晤语君见受。

秋风起沙漠,凄雨湿征袖。

送行欲汲汲,富贵恐君后。

将去聊迟迟,已远悲朋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