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畿南地区圣人亲自耕作的情景,以“畿南绣亩”开篇,形象地展现了土地的肥沃与整齐排列的田间小路,寓意着道德之城的建立。接着,“圣亲耕”不仅体现了君王的亲力亲为,也暗含了对百姓的教化与引领。
“共愿浇兰勤妇子”,表达了共同的愿望,希望妇女和子女都能勤勉劳作,如同精心培育兰花一样,寄托了对家庭成员勤劳与智慧的期待。“何须播谷促商庚”,则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耕种的重要性,无需过分催促,自然的节气与勤劳的劳作自会带来丰收。
“两胶造世频观学”,这里运用了“两胶”(胶水)的比喻,象征着事物的粘合与联系,频繁的学习与观察,旨在强调知识与实践的重要性。“三字题楼急厚生”,“三字题楼”可能是指在楼阁上书写或题字,寓意着对生命的重视与关怀,急切地想要通过教育或行动来促进民生的改善。
最后,“不为登临供雅眺,乐看经始即垂成”,表达了诗人并不追求观赏美景的雅致,而是乐于看到辛勤劳动带来的成果,即“经始即垂成”,意味着从开始到完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喜悦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农耕文明中劳动的价值、家庭的责任、教育的意义以及对民生的关怀,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和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