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明明不可铭,断续复谁听。
海上有痴绝,山中无白丁。
天风生寂籁,霜月下寒汀。
子去忘幽讨,重岩犹未扃。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的《楫禅人之太白》,以禅宗的视角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寂静的画面。首句“明明不可铭”,暗示了某种难以言表的玄妙境界,无法用文字确切表达;“断续复谁听”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境界的微妙和难以理解,仿佛只有心有灵犀的人才能体会。
接下来的两句“海上有痴绝,山中无白丁”,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禅者比作在浩渺大海中独行的痴者,超脱世俗,远离尘嚣;而山中的修行者则如同隐士,不与世人交流,专注于内心修炼。“天风生寂籁,霜月下寒汀”描绘了清冷的自然景象,天风吹过,带来空灵的声音,月光洒在寒冷的水边汀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最后两句“子去忘幽讨,重岩犹未扃”,表达了禅者离去后,其留下的修行之地依然保持着深深的宁静,仿佛门扉未锁,等待着有缘人的探寻。整首诗通过禅意的象征和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禅修者的内心世界和其所处环境的超然之美。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寄傲知何所,行藏匪一轩。
究心无别旨,鸣道有来源。
未话先通理,声诗不在言。
相期湖上寺,执手听啼猿。
发挥多古迹,优彼色丝辞。
逸少观鹅处,玄晖纵墨时。
室虚蛟自触,神久树生悲。
得处何机感,寻披当尔思。
执昼蕴丘壑,冥机未策勋。
瓦匜消古篆,石榻伴归云。
胜事知如许,馀生无所闻。
灯花冷相笑,何可补毫分。
春水绿浮影,山光泻入怀。
因思善牧者,随分纳些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