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济伯画白鹰歌

徐郎写白鹰,肃肃毛欲动。

铁爪盘挐大石间,其下冲波万丈涌。

素波霓裳一色明,照见愁眉双目睛。

长天远浦云飞断,老树一枝纵复横。

徐郎真好手,胸中别作禽兽囿。

摩挲落笔分翅翎,烂熳临池开花柳。

曾扫上林春曙图,骨相形神色色殊。

信手招云雾,决眦入毫铢。

扶桑半映万林西,孤凤初鸣百鸟啼。

菰蒲菡萏汎汎出,荆棘橐梨隐隐栖。

此鹰一出众禽避,半空袅袅流云气。

垂头一叫众鸟号,奔涛破山风动地。

顿觉四壁间,滴沥水花起。

阳侯入户鲛人笑,松窗漂入风湍里。

水声嘈嘈下碧滩,回看却在几席间。

莫是天河决,将无地轴翻。

吾闻鹰是搏击鸟,此鹰此画得其妙。

当日临风刷羽翰,一举万里绝云峤。

即今孤崖栖,侧目江天渺。

吁嗟夫威鸟文鹓世所稀,鸱鸮乱啅稻梁肥。

深山大泽吾能到,尽斩蓬麻任尔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之世创作,名为《徐济伯画白鹰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画家徐济伯笔下白鹰的生动形象与精神风貌。

诗中开篇“徐郎写白鹰,肃肃毛欲动”,以“肃肃”二字描绘出白鹰羽毛的质感和动感,仿佛即将振翅飞翔。接着,“铁爪盘挐大石间,其下冲波万丈涌”,通过白鹰抓石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力量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之感。随后,“素波霓裳一色明,照见愁眉双目睛”,以“素波霓裳”比喻水面,与白鹰的眼睛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白鹰的灵动与智慧。

“长天远浦云飞断,老树一枝纵复横”,描绘了广阔的天空与静谧的树林,为白鹰提供了壮丽的背景。接下来,“徐郎真好手,胸中别作禽兽囿”,赞美了画家的技艺高超,仿佛在心中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动物世界。

“摩挲落笔分翅翎,烂熳临池开花柳”,进一步展示了画家对细节的把握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通过“曾扫上林春曙图,骨相形神色色殊”,诗人表达了对画家作品艺术价值的高度认可,认为其作品不仅形似,更神韵兼备。

“信手招云雾,决眦入毫铢”,形容画家技艺之精湛,能够捕捉到云雾的细微变化,以及深入观察自然界的每一个细节。最后,“扶桑半映万林西,孤凤初鸣百鸟啼”,以日出东方、群鸟应和的景象,象征着白鹰的孤独与自由,同时也预示着新的开始与生机。

整首诗通过对白鹰形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画家高超的艺术技巧,也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生命之力的赞美,以及对自由与独立精神的向往。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方上舍还江右

方郎手提三尺剑,云是延津跃出双龙子。

自言此物信有神,水斩蛟龙陆豹兕。

张华去后少人知,匣里寒光漾秋水。

君曾携之燕市头,醉来拂拭声啾啾。

秋风走猎上林苑,月明高宴娼家楼。

秋风明月自年年,半生行乐马蹄烟。

縢囊时出济人药,藜杖空馀沽酒钱。

我政逢君君欲别,对酒无欢共呜咽。

驿亭春尽柳花斑,莺语鹃啼草树间。

兰桡晓趁三江水,马首晴开五岭山。

兴来倘上滕王阁,好寄音书双鲤还。

形式: 古风

送阮生游琼海

海树郁青青,人烟白浩浩,乃是琼厓中州之别岛。

东来巨浸碧濛濛,欱沓似与元气通。

水底神鱼或作雨,溪边种草能知风。

怜君万里穷名胜,狂来气与波涛猛。

鼓柁遥临黎母江,垂纶欲钓鱼爷井。

朝来海气蒸成霞,扶桑高傍岭云赊。

河源杳杳知何许,转忆张骞八月槎。

形式: 古风

勾漏歌赠高山人

我闻勾漏之峰亘万里,丹梯碧落浮云气。

山人家住彩云西,荷锸被云斲石髓。

千壑万壑云冥冥,云里依稀鸡犬声。

曾是葛洪飞度处,至今丹灶留翠屏。

翠屏黝窱连石屋,山人夜傍绳床宿。

云磴崔嵬斸玉芝,瑶函缥缈开金箓。

山人出入云气随,山人放歌铁篴吹。

鸾璈凤管世不识,别有霓裳羽衣词。

醉来拓笔扫丹嶂,倏忽烟霞开万状。

解衣遥临磅礴前,传神偏在阿堵上。

自从浪迹遍江山,转觉壶中日月閒。

漫说鸱夷浮海外,那知方朔在人间。

我是玉皇香案吏,一谪泥涂今若此。

自分宜置丘壑中,烦君貌我丹青里。

形式: 古风

醉中题壁

读书破万卷,拈笔无一字。

结客近三千,缓急不可恃。

闭门谢客客从呼,焚书烧笔坐虚无。

饱饭三时无一事,坦腹击缶歌乌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