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冯法师

我昔登巾山,曾题翠微阁。

清诗照江月,月落诗不落。

踏露沐长松,辽东一只鹤。

千载还归来,塔杪栖寥廓。

过我沧海东,复作羽衣客。

问客何处来,乃是巾山郭。

旧题雷卷去,恐我有新作。

赠之锦绣段,归哦耿林壑。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曾经登上巾山,曾在翠微阁题诗。
清新的诗句映照江面月光,月亮落下,诗句永存。
踏着露水,沐浴在高大的松树下,像辽东的一只孤鹤。
千年之后我还会回来,栖息在塔尖,视野开阔。
路过我东边的大海,再次化身为羽衣仙人。
询问来访者从何而来,原来是从巾山城郭。
旧时的题诗已被风吹走,怕我又有新的创作。
我赠你华美的丝织品,你回山吟咏在幽深的林壑间。

注释

巾山:地名,可能是一座山。
翠微阁:楼阁名,可能位于巾山上。
清诗:清新或意境优美的诗篇。
辽东:古代中国东北地区。
塔杪:塔顶。
羽衣客:比喻仙人或超脱尘世的人。
郭:城墙外的区域,这里指巾山城。
雷卷去:可能指风卷走,也可能是时间流逝。
锦绣段:华丽的丝织品。
耿林壑:形容声音在山林中回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舒岳祥所作的《赠冯法师》,以叙事和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冯法师的怀念与期待。首句“我昔登巾山,曾题翠微阁”回忆了诗人昔日与冯法师共游巾山,登上翠微阁的情景,流露出对往昔友情的追忆。

“清诗照江月,月落诗不落”运用了象征手法,清诗如明月,即使月落西沉,诗人的诗篇却永恒如初,寓意友谊长存。接下来,“踏露沐长松,辽东一只鹤”描绘了冯法师超然出尘的形象,如同辽东孤鹤,自在而高洁。

“千载还归来,塔杪栖寥廓”预示着冯法师的回归,即使历经千年,他仍会在塔尖上空,保持着那份超脱与宁静。诗人想象冯法师再次来访,自己已等待在沧海边,期待重逢。“复作羽衣客”形象地表现出冯法师仙风道骨的气质。

最后两句“问客何处来,乃是巾山郭”通过问答,确认了冯法师正是来自巾山,而“旧题雷卷去,恐我有新作”则表达了诗人担心冯法师带走旧时题诗,期望能有新的诗篇交流。结尾处,诗人以“赠之锦绣段,归哦耿林壑”表达对冯法师的敬意和期待,希望他的新作能在山林间回荡。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与冯法师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对超凡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收录诗词(850)

舒岳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医博士范心斋

疾病之所生,风寒燥湿毒。

浸淫侵脏腑,脉络起丝粟。

有药所不攻,针砭功始录。

有如龙潜见,岩穴通隐伏。

又如善用兵,洞窟皆驱逐。

毛皮与腠理,一二数可烛。

刺俞已及髓,投穴不中肉。

春回九地底,冰崖芽众绿。

范子故书生,于此见也独。

十年从良师,神秘卷箧椟。

我疑秦卢扁,垣墙能外瞩。

又疑华佗子,披脏先剖腹。

范生何大奇,方书可无读。

我老目已昏,烦君为濯涤。

更阅十年书,细字蝇头黑。

与子作佳传,当与太史续。

形式: 古风

赠杨佳孙

作诗意得在句先,下笔直写意所到。

世间惟俗最难医,剖石得玉加精巧。

初如面壁无所睹,一点圆明通万窍。

杨生杨生听我言,老语谆谆毋乃耄。

生平十九未可量,淘洗晶荧方入妙。

一再三见志愈坚,嘉子至意为倾倒。

形式: 古风

赠周此山

梅花台越路,来往此番新。

风月三间屋,乾坤六尺身。

枕中铅汞术,笔下蕙兰春。

听说西江事,庐山面目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避地李山

山居门早闭,雪后树重青。

不为艰危迫,谁能险阻登。

寒机与舂应,村诵隔溪听。

绝顶观沧海,海平峰上层。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