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文姬归汉图》由宋代末年至元初的文学家刘辰翁所作,描绘了蔡文姬在乱世中经历的悲欢离合与归汉之途的艰难。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文姬在胡地的生活境遇,以及她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诗的开头以“鹤巢覆绝孔文举,锦衾裹葬杨德祖”两句,借用了典故,暗示文姬在胡地的生活环境之恶劣,如同孔融和杨修的悲剧一般。接着,“铜雀春风歌舞长,独复悽然若人女”,描绘了文姬在胡地虽有歌舞相伴,却依旧孤独凄凉的情景,如同一位少女独自面对生活的苦难。
“故人有女胜无儿,满腹兴亡身属谁”,表达了文姬在异域他乡,虽然有女儿相伴,但内心深处仍感孤独,不知自己的命运归属何处。“琴烧笛折?灰冷,开卷草深归鹤饥”,进一步描绘了文姬在胡地生活的艰苦,连日常的娱乐工具都已破损,生活条件极其简陋。
“美人用事单于国,细马驼金为余北”,描述了文姬在胡地的地位和生活条件,虽然受到一定的尊重,但依然无法摆脱异族统治的压迫。“曾从过雁借书看,又向枯鱼寄声得”,体现了文姬在困境中仍不忘读书学习,通过书信与外界保持联系,寻求精神慰藉。
“胡笳日听心自哀,天遣前朝汉使来”,表现了文姬在胡地每日听到胡笳声,心中充满哀愁,而汉使的到来给了她一线希望。“穹庐抱子送于野,欲去欲往真难哉”,描绘了文姬在归汉之路上的犹豫与挣扎,既想回到故乡,又担心未知的命运。
“大儿牵衣小儿乳,割乳分携泪如雨”,形象地展示了文姬在归途中与家人分别时的痛苦与不舍。“跂马儿啼渐不闻,肠断一如初遇虏”,表达了文姬在归途中逐渐远离家乡,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哀伤。
“画图巧画欲无声,不尽贤王子母情”,通过描绘一幅画图,表达了文姬与儿子、母亲之间复杂的情感,难以言表。“踟蹰拳局各有态,未必日暮分驰能”,描绘了文姬在归途中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对未来充满不确定。
“天长地久何终极,事已不堪回首觅”,表达了文姬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草无南北是青青,云有朝昏长幂幂”,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象征着文姬无论身处何方,心中始终怀念着故乡。“琵琶恨绝妒难消,海上羝儿梦岂遥”,表达了文姬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归途遥远的担忧。
“入见玉关天似锦,归从金马晚当朝”,描绘了文姬最终见到玉门关,天空如同锦绣般的美丽景象,预示着她即将踏上归途。“容仪憔悴恩无骨,记问荒唐存又没”,表达了文姬归途中的疲惫与思念,以及对过往记忆的模糊与追寻。
“卫郎去我墓何斯,魏史亲人礼难越”,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文姬对过去亲人的怀念与对礼节的尊重。“当时一女赎元身,乱代流离更可闻”,回顾了文姬在乱世中为了赎身而成为他人妻子的经历,以及在乱世中流离失所的苦难。
“天南地北有归路,四海九州无故人”,表达了文姬虽然找到了归途,但在广阔的天地间,却失去了过去的亲朋好友,感到孤独与寂寞。“容仪憔悴恩无骨,记问荒唐存又没”,再次强调了文姬在归途中的疲惫与对过去的回忆。
整首诗以蔡文姬的归汉之路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她在乱世中的悲欢离合与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在归途中的挣扎与矛盾。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与象征手法,深刻揭示了文姬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历史背景下的个人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