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风度南枝,馀芳委红绿。
微云生晚阴,梅雨净林麓。
穿花莺语迟,翻泥燕飞速。
遐想幽人居,梦过剡溪曲。
清声久绝耳,斯怀抱烦燠。
仰道思弥高,哦诗出凡俗。
脱屦满户外,轮蹄日相逐。
吾徒不得人,大法世陵叔。
智刃剪蒿蓬,利锋挥朴樕。
念往造前席,初筮不我卜。
别来空相思,徙倚苍山木。
悬知清兴多,银钩堕盈轴。
愿得三百篇,遗我藏诸椟。
如彼知音知,价不低金玉。
不详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君诗素雄放,出语秀不俗。
更读病中吟,清婉犹可录。
自愧鲁钝者,文字每见辱。
有取定乡闾,馀事亦何足。
夫子饱书史,屡晒便便腹。
蓄深故发远,诗成惊众目。
我诗虽不少,俗马空多肉。
赖遇秃毛发,苟仕安得禄。
所至有青山,是处堪藏育。
行当拂衣去,此志吾已卜。
君须更勉旃,当以谦自牧。
功成还故乡,竹杖巾一幅。
永从林下游,此诗无厌读。
君不见海门比丘海为家,说法光明生齿牙。
坐令十二缘生浪,幻出定慧青莲华。
又不见佛图澄师气迈往,披拳山川俱在掌。
从来身世无二法,勿作情与无情想。
何如巴邱老居士,声名雷霆喧一世。
迩来趣味等头陀,山中儿嬉杂童稚。
宅相天藏公发之,卷帘万山登睫眉。
粪除得石大如砚,中有傲霜岩桂枝。
婆娑望之花六出,熟视直气终不屈。
言不得意以象传,桂枝馨香石介然。
西山层翠长倚天,我来正及社燕前。
城中高阁时纵倚,妙语已复凌芳鲜。
方将结伴未有侣,而子乃敢犯众先。
会当披云乱峰顶,却下濯足寒涧边。
遥知笑语山答响,诗句时作何必编。
就岩折桂亦细事,海棠烂熳烧晴川。
归来仰屋念清境,夜未央兮犹不眠。
此诗未到已如见,戏为图画人间传。
吾闻彼上人,不惰不精进。
观其吐词气,人品极爽俊。
迩来效丹霞,裂冠铲须鬓。
高才固难容,世议久迫窘。
想于龙象群,眉宇发奇韵。
渊才干国器,美若兵厨酝。
平生至孝节,初不愧虞舜。
相逢大梁城,连榻尽底蕴。
如开衡岳云,仰此摩天峻。
此诗为渠作,崖略见笔阵。
把玩立东风,料峭应花信。
明窗小字临,握管腕不运。
爱君透真境,迈往无顾徇。
脱身索寞滨,洗我岑寂愤。
掉头一长哦,语卒意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