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十日晴暖而梅意殊冷也

良月今日尽,始见小春天。

明日为子正,阳复于此焉。

墙阴委宿莽,已觉青娟娟。

坏壁出冻蝇,亦解飞翾翾。

向来可憎物,今者更堪怜。

梅梢太瘦生,此意正渺绵。

窥园频挟策,粒吐红豆鲜。

正须待一雪,我岂资暄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美好的月亮今天即将结束,我才初次见到小小的春天。
明天就是立春,阳气开始在此地复苏。
墙角的阴影中,草丛已经显露出青翠的生机。
破败的墙壁缝隙里,冬日的冻蝇也开始振翅飞翔。
以前讨厌的东西,现在却令人怜惜。
梅花枝头过于清瘦,这种意境显得深远绵长。
我常常在园中看书,红豆的种子新鲜饱满。
我正期待一场大雪,怎会需要温暖的天气呢。

注释

尽:结束。
小春天:立春,春季的开始。
子正:立春的别称。
委:堆积。
娟娟:形容青翠。
冻蝇:冬天的苍蝇。
太瘦生:形容梅花枝条细瘦。
渺绵:深远而绵长。
挟策:拿着书卷。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暄妍:温暖宜人的气候。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舒岳祥在十月三十日所见的景象,通过对天气和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秋时节的特别感受。"良月今日尽,始见小春天",暗指虽然秋月将尽,但初露春意,暗示着季节的转换。"明日为子正,阳复于此焉",点明冬至将近,阳气开始复苏。

"墙阴委宿莽,已觉青娟娟",写出了墙角的草丛在阳光下显得清新,透露出生机。"坏壁出冻蝇,亦解飞翾翾",即使是破败的墙壁,连冬蝇也开始活动,显示出冬季的逐渐消融。

诗人对梅的描述尤为深情:"梅梢太瘦生,此意正渺绵",梅花枝头虽瘦弱,却透出坚韧与期待,诗人的心境也与此相似,充满期待和感慨。"窥园频挟策,粒吐红豆鲜",诗人频繁地在园中漫步,欣赏红豆的鲜艳,寓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诗人以"正须待一雪,我岂资暄妍"收尾,表达出对雪的渴望,认为雪的到来能带来真正的温暖,而他并不期待短暂的暖意,更向往深层的内在温暖。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独特感受和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850)

舒岳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月五日风

十月五日风,俗占端可验。

常年谁能记,两岁入程椠。

去年当此月,初三月未艳。

暮下陈村庄,夜投象原店。

道边人未眠,山曲灯微闪。

时经兵火馀,惊问暗窥觇。

往扣瓜葛门,炊糜聊属厌。

仲叔为猪肝,不辞口腹玷。

回思万马惊,心掉舌为舚。

恐恐如有追,昧爽踏霜霰。

横山过西田,恶风吹欲阽。

萧萧三两家,逋流已先占。

怜我是官人,枯薪许分㮇。

时艰无沽户,粗粝得充歉。

我行仆忙追,赵坑石排剑。

荒蹊陟崇冈,奔湍啮深堑。

有坞当中心,纸乡家自赡。

主人褐宽博,黄泥补茨苫。

邀我劝我留,铺床展伸欠。

少妇亦解事,炉中添燄燄。

我意自多危,岌岌急风缆。

蓐食入雪楼,山深路犹闇。

冰柱照层崖,霜花滑断磡。

山家喜客来,开门容弛担。

翁媪互行酌,畦菜许分盐。

此日气颇舒,愁新欢得暂。

文叔因饥寒,豆粥怀一啖。

劳薪与鍊炭,至此成针砭。

颇怪少陵妻,粉黛未忘艳。

今辰复此日,山庵私酒酽。

扫林三日风,纸帘垂襜襜。

患难几人全,生存吾已忝。

十月五日风,艰难须在念。

形式: 古风

十月初三日自邑夜归

北风茅店晚炊迟,吠犬声中踏黑归。

溪上人家应夜绩,松明一点出疏篱。

形式: 七言绝句

十月初五日重赋菊

昔人十月菊,已恨光景衰。

今兹十月菊,瘦蕊未觉迟。

两年无官历,弦望占盈亏。

人言闰在子,节候固应违。

此物秉坚正,未怕风霜欺。

宁同此身槁,不与清香离。

香性自流传,更过梅花枝。

形式: 古风

十虫吟(其三)

虫有络纬婆,如缫复如纺。

豆篱秋雨馀,秉烛不须网。

置之银丝笼,因而入罗幌。

偏资儿女玩,终夜奏繁响。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