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幽州陈参军赴任寄呈乡曲父老

蓟北三千里,关西二十年。

冯唐犹在汉,乐毅不归燕。

人同黄鹤远,乡共白云连。

郭隗池台处,昭王尊酒前。

故人当已老,旧壑几成田。

红颜如昨日,衰鬓似秋天。

西蜀桥应毁,东周石尚全。

灞池水犹绿,榆关月早圆。

塞云初上雁,庭树欲销蝉。

送君之旧国,挥泪独潸然。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离开蓟北已有三千里之遥,我离开关西已经二十年了。
冯唐虽然还活在汉朝,但乐毅却不肯再回燕国。
你我如同那遥远的黄鹤,家乡与我共享着无边的白云。
郭隗的池台依然在,但昭王的宴饮之地已不再繁华。
老朋友现在应该更老了,过去的山沟可能已变成农田。
昔日的青春容颜仿佛就在昨天,如今我的鬓发却已如秋叶般斑白。
西蜀的桥梁或许已被毁坏,但东周的石头依然完好。
灞池的水依旧碧绿,榆关的月亮依旧早早升起。
边塞的云彩中初见大雁,庭院的树上蝉声渐消。
送你回到故国,我独自挥泪,感慨万千。

注释

蓟北:指古代燕国的北部地区。
关西:泛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冯唐:汉代名臣,年老未得重用。
乐毅:战国名将,曾助燕昭王攻破齐国,后被疑而离燕。
黄鹤:象征远方的人或事物。
郭隗:战国时燕国贤臣,助燕昭王招揽人才。
昭王:指燕昭王,燕国的明君。
故人:老朋友。
灞池:古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附近。
榆关:即山海关,古代重要的军事关隘。
旧国:故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离别之情和时光变迁的感慨。诗人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念。

"蓟北三千里,关西二十年"开篇即设定了一种遥远和久远的氛围,通过地名和时间跨度,勾勒出一段漫长的历史背景。诗人提及冯唐、乐毅两位古代人物,以此强调时间流转与个人的渺小。

"人同黄鹤远,乡共白云连"则是对故土和亲情的眷恋之情,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与家乡之间精神上的联系不可断绝。"郭隗池台处,昭王尊酒前"一句,借古代典故,增添了一份超越时空的历史感。

"故人当已老,旧壑几成田"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红颜如昨日,衰鬓似秋天"则更深刻地抒写了岁月带来的生理变化与心理感受。

接下来的"西蜀桥应毁,东周石尚全。灞池水犹绿,榆关月早圆"几句,以具体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历史变迁与自然轮回并存的画面。

"塞云初上雁,庭树欲销蝉"则是对即将到来的秋天和季节更替的一种预感,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波动。

最后,"送君之旧国,挥泪独潸然"一句,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即将到来的分别所带来的悲伤。这一句也成为全诗情感的高潮。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长河与自然景物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时间、空间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05)

卢照邻(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唐诗人。自号幽忧子,汉族,其生卒年史无明载,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 字:升之
  • 号:为“初唐四杰”
  • 籍贯: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

相关古诗词

首春贻京邑文士

寂寂罢将迎,门无车马声。

横琴荅山水,披卷阅公卿。

忽闻岁云晏,倚杖出檐楹。

寒辞杨柳陌,春满凤皇城。

梅花扶院吐,兰叶绕阶生。

览镜改容色,藏书留姓名。

时来不假问,生死任交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哭明堂裴主簿

缔欢三十载,通家数百年。

潘杨称代穆,秦晋忝姻连。

风云洛阳道,花月茂陵田。

相悲共相乐,交骑复交筵。

始谓调金鼎,如何掩玉泉。

黄公酒炉处,青眼竹林前。

故琴无复雪,新树但生烟。

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

客散同秋叶,人亡似夜川。

送君一长恸,松台路几千。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哭金部韦郎中

金曹初受拜,玉地始含香。

翻同五日尹,遽见一星亡。

贺客犹扶路,哀人遂上堂。

歌筵长寂寂,哭位自苍苍。

岁时宾径断,朝暮雀罗张。

书留魏主阙,魂掩汉家床。

徒令永平帝,千载罢撞郎。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宴梓州南亭得池字

二条开胜迹,大隐叶冲规。

亭阁分危岫,楼台绕曲池。

长薄秋烟起,飞梁古蔓垂。

水鸟翻荷叶,山虫咬桂枝。

游人惜将晚,公子爱忘疲。

愿得回三舍,琴尊长若斯。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