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秀宫次一峰韵三首(其二)

清溪曲曲转层林,始信桃源路未深。

晚树烟霏山阁静,古松雷雨石坛阴。

丹炉遗火飞残药,仙乐浮空寄绝音。

莫道山人才一到,千年陈迹此重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中景象。诗人王守仁以“清溪曲曲转层林”开篇,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蜿蜒曲折、树木茂密的山间小径,暗示着通往桃源的路径并不遥远。接着,“始信桃源路未深”一句,既是对前文的呼应,也表达了对传说中世外桃源的向往与确认。

“晚树烟霏山阁静,古松雷雨石坛阴”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神秘。傍晚时分,烟雾缭绕的树林与静谧的山阁相映成趣,古老的松树在雷雨中显得更加苍劲,而石坛则在阴凉中散发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气息。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也暗示了某种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

“丹炉遗火飞残药,仙乐浮空寄绝音”则是对火秀宫的想象与赞美。丹炉象征着修炼与升华,飞散的药渣与飘渺的仙乐,仿佛是仙境中的奇景,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妙与神秘。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莫道山人才一到,千年陈迹此重寻”一句,既是对探索者精神的肯定,也是对历史与文化传承的感慨。它提醒人们,即使是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那些古老的文化遗迹和精神追求依然值得我们去发现、去珍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超脱的意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火秀宫次一峰韵三首(其三)

落日下清江,怅望阁道晚。

人言玉笥更奇绝,漳口停舟路非远。

肩舆取径沿村落,心目先驰嫌足缓。

山昏欲就云储眠,疏林月色与风泉。

梦魂忽忽到真境,侵晓遁迹来洞天。

洞天非人世,予亦非世人。

当年曾此寄一迹,屈指忽复三千春。

岩头坐石剥落尽,手种松柏枯龙鳞。

三十六峰仅如旧,涧谷渐改溪流新。

空中仙乐风吹断,化为鼓角惊风尘。

风尘惨淡半天地,何当一扫还吾真?

从行诸生骇吾说,问我恐是兹山神。

君不见广成子,高卧崆峒长不死。

到今一万八千年,阳明真人亦如此。

形式: 古风

归怀

行年忽五十,顿觉毛发改。

四十九年非,童心独犹在。

世故渐改涉,遇坎稍无馁。

每当快意事,退然思辱殆。

倾否作圣功,物睹岂不快?

奈何桑梓怀,衰白倚门待。

形式: 古风

啾啾吟

知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

信步行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

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浮虚舟。

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

千金之珠弹鸟雀,掘土何烦用镯镂?

君不见东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

西家儿童不识虎,报竿驱虎如驱牛。

痴人惩噎遂废食,愚者畏溺先自投。

人生达命自洒落,忧谗避毁徒啾啾。

形式: 古风

归兴二首(其一)

百战归来白发新,青山从此作閒人。

峰攒尚忆冲蛮阵,云起犹疑见虏尘。

岛屿微茫沧海暮,桃花烂漫武陵春。

而今始信还丹诀,却笑当年识未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