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人烟萧索石田荒,茅屋低斜倚涧冈。
雪里送租冲虎过,雨中乏食学蚕僵。
三丁编户衣装急,百敛沿村土木忙。
懒共老农谈世事,自搔短发对斜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元末明初乡村生活的画面。首句“人烟萧索石田荒”展现了村庄的荒凉与冷清,田地无人耕种,只剩下石头和荒芜。接下来的“茅屋低斜倚涧冈”进一步刻画了简陋的居住环境,茅草屋低矮破旧,依傍着山涧边的坡地。
“雪里送租冲虎过,雨中乏食学蚕僵”两句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了农民在恶劣天气下艰辛的生活,冒着雪送租税,甚至要穿越虎穴,雨中忍饥挨饿,如同蚕儿因饥饿而僵硬。
“三丁编户衣装急,百敛沿村土木忙”写出了农民们为生计忙碌的情景,三个壮丁都被征调去赶制衣物,村落间到处是修建土木工程的劳作声。
最后两句“懒共老农谈世事,自搔短发对斜阳”,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却无暇关心世事的同情,以及自己面对这景象时的无奈与感慨,只能独自对着夕阳,抓挠着稀疏的头发,陷入沉思。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末明初农村的贫困与艰辛,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白头难掩雪霜踪,纤手穿成络索同。
映带暮年微矍铄,遮藏秋色久蓬松。
牵丝祇讶蛛临户,览镜翻惭鹤在笼。
便与黄花相见好,不愁破帽落西风。
能得浮生几日閒,桑榆夕景渐阑珊。
病魔可避宁浮海,诗债相寻且闭关。
灯影背窗愁作伴,雨声喧枕梦惊还。
鹿车记得清溪路,稍待秋风更入山。
衰年无思独栖栖,月旦何劳更品题。
自古冥飞知避弋,从来世事笑吹齑。
阶前野鹤鸡同食,谷底芳兰棘自迷。
天末数峰犹在眼,微阳隐映暮云西。
平生百感复千忧,老景如登海上舟。
毒雾不知何处尽,飓风空说有时休。
艰难徐市仍求药,错愕任公畏下钩。
悔不把茅同野衲,万山深处自遮头。